专家谈为何全球变暖仍现寒潮:气候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增大

11月上旬,一场席卷东部地区的强寒潮天气开启入冬步伐,我国101万平方公里国土降温超16℃,内蒙古、辽宁等地降雪量突破历史极值,居民被“大雪封门”出行受阻,农业牧业受影响造成损失。国家气候中心相关评估报告显示,此次寒潮事件强度指数为历史第四。
在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背景之下,此次强寒潮天气不禁引发疑问——为何今年冬天反而“更冷”,这与“全球变暖”是否矛盾?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向南都记者表示,“拉尼娜年冷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预计今年冬季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2022年1至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发生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他解释,正是“全球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也在增大。”目前,相关报告指出全球变暖趋势未变,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预测:我国中东部地区偏冷可能发生极端寒潮
11月4日至9日,强寒潮天气自西北向东南席卷而来,多地降温显著、降雪量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候中心相关评估报告显示,此次寒潮事件具有降温幅度大、雨雪范围广、极端性强等特点,101万平方公里国土降温超16℃,综合强度指数位居历史第四位。
图片
内蒙古通辽居民被“大雪封门”出行受阻,农业牧业受影响造成损失。图片来源:通辽市应急管理局
11月上旬,我国整个东部地区几乎被雨雪天气覆盖。华北北部、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等地普降暴雪大暴雪,局地出现特大暴雪。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山东、河南等地还出现冻雨或强风天气。
辽宁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周春晓介绍,“辽宁西部地区的过程降雪量已经突破1951年以来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截至11月9日7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站积雪达68厘米。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桂莲表示,这是当地“最大降雪量”。从5日夜间至7日,“内蒙古有32个站出现降雪极端事件,其中3个站降雪量突破历史极值,分别是锡盟西乌旗、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和库伦旗。”
南都此前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雪,通辽居民被“大雪封门”出行受阻,农户因大棚被雪压垮弃收蔬菜,牲畜因剧烈降温被冻造成死伤。
强寒潮天气开启入冬步伐,今年冬季气候将如何演变?11月12日,国家气候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向南都记者表示,“预计今年冬季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2022年1至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发生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
周兵介绍,受此极端寒潮天气影响,“预计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能导致小麦抗寒锻炼时间缩短;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牧区可能遭受‘白灾’和强降温天气。”
此外,低温环境和气温波动容易诱发气象敏感性疾病,“比如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疾病,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低温更有利于病毒存活,可能给新冠疫情防控带来挑战。”
周兵表示,“各地需要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煤电油气等能源调度和供应保障,做好春运保障工作,做好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火工作。”
解读: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冷事件强度增大
今年10月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重申,全球变暖恐为“当代和未来世代带来深远影响”。
此次强寒潮天气不禁引发疑问——为何今年冬天反而“更冷”,这与“全球变暖”是否矛盾?
对此,11月12日,周兵向南都记者表示,秋冬、冬春季节转换期间,“冷空气或强冷空气活跃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且降温幅度较冬季更为明显。”他介绍,由于我国季风性气候显著,冬季受东亚冬季风影响,来自极地或中高纬度的强冷空气通过多个路径影响我国。
南都此前报道,国家气候中心预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继上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后(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今年冬季再次出现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也被称为“双拉尼娜年”。
今年冬季再次出现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也被称为“双拉尼娜年”。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70年到2018年的12次拉尼娜事件所对应的冬春季中,平均有21次冷空气过程。周兵表示,“拉尼娜年冷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并不矛盾。”
事实上,正是“全球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也在增大。”周兵解释,“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并通过海-气、陆地-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如‘拉尼娜事件’出现常常冷冬连在一起,这是由于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气活动频繁南下。”
图片
相关报告指出全球变暖趋势未变。
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周兵介绍,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至3倍,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使得气温明显降低。”
周兵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整体呈增暖趋势,“1961年以来每10年气温上升0.41℃,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其间也有气温偏低年份,“2008年初我国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之严重百年一遇。”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指出,我国极端冷事件次数总体减少,但极端冷事件的强度并未减弱。
趋势:气候继续增暖应采取积极行动
继罕见暴雨严重致灾后,强寒潮天气又突袭多地,气候变化再次为人类敲响警钟。
南都此前报道,今年以来我国出现异常气候现象,平均气温创下新高、极端降水天气频发,南方地区遭遇旱情、北方地区却身陷洪涝。
“气候变化有两个重要的事实支撑,即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我国气候异常发生的背景是全球变暖的步伐不断加快。”周兵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未变。”
周兵介绍,世界气象组织《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至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至2020年)的平均值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今年8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周兵介绍,根据该报告,“未来气候继续增暖。在假定的5种排放情景下,未来20年,全球温升将达到或超过1.5℃。”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不改变,那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发、强发和并发就不会出现转变,伴随着全球变暖的,是像跷跷板一样极端的热或极端的冷。”周兵表示,上述报告也指出,未来几十年内,进行全球范围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大幅减排,温升将在本世纪内低于2℃;在205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情景下,温升将减少到1.5℃以内。
“我们不可能期待不采取任何行动,全球变暖会消失或减缓。”周兵此前表示,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对于社会而言,要传播绿色出行和全国低碳社会的理念;对于企业而言,要减少排放,通过科学技术的转换实现效益;对个人而言,要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用车出行这些细节上努力。”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点石阅读酒店起名字朱宝宝起名大全女如何给孩子起名字黑道学生病魔缠身最终幻想4攻略黎明之前分集介绍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起名星野明浩字起名字有100席起名字林风苏雅小说叫什么名字刘义庆风光摄影作品起名魔法少女爱qq炫舞签到活动孩子起名姓牛姓史的女孩怎么起名景字怎么起名大全宝宝相册起名大全2018丧尸茅厕宝宝起名大全2020洋气西游记起名打分小炮皮肤烽火城西百尺楼李安修电视频道大全宝宝起名女宝宝名字大全虎背熊腰的意思如何给app起名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点石阅读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