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社区平台看到一张截图,猛一看以为看错了,再看看的怀疑人生。从头部投行跳槽至脚底板 投行,而且据说base只有1万出头,这到底为了什么?

网传截图显示,一位在头部投行工作的民工跳槽去了华鑫证券,他曾在华泰联合和中信建投。

网友感慨:竟然跳去了脚底板券商,重新定义了优秀的小伙伴,华鑫可能没见过这么优秀的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这件事是真是假呢?不好意思,确实是真,这位投行民工一直很优秀,2014年就进了券商,2020年开始在华泰联合做保代,不过干了三个月就离职了。后加入 中信建投,在建投干了近4年 保代。近期他加入了 华鑫证券,同样也是保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为何说华鑫证券是脚底板券商?华鑫证券实控人为上海国资,最近三年华鑫证券投行业务收入是在增长,但始终未能破亿,在wind统计的59家有投行业务收入的券商中排名第51名。

而且,华鑫证券投行业务一直未能实现盈利,年年亏损,2021年亏损125万,2022年亏损469万,2023年亏损27.66万,2023年亏损少了,收入也增加了,看样华鑫证券有发力投行业务的倾向(关键现在投行不好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金石随笔查询发现,华鑫证券只有9名保代,在投行保荐业务方面,已经有13年没有开张了,上次参与首次发行还是2011年。

华鑫股份公告称,华鑫证券2023年协助多家企业完成新三板挂牌、并购重组及定增等业务,同时持续推进北交所上市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中信建投的保代为何跳槽去华鑫证券呢?网友披露,他只拿1万多底薪。既然薪酬这么低为何还要去脚底板券商呢?

①投行逆周期调节:关于A股投行业务,金石杂谈曾多次进行过报道和统计,2023年A股IPO融资规模达3565.39亿元,较2022年同期5868.86亿元,同比下降39.25%;2024年前5月,A股共有38家新股上市,募资规模271.85亿;去年同期则有160家新股上市,募资规模高达1627.51亿;截至前5月,A股募资规模缩水83.29%。

②超9成保代无米下锅:据界面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注册保代规模已达8600人左右,2023年企业IPO项目约涉及600名保代,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年,有超九成的保代无签字IPO。随着今年IPO逆周期调节,全年上市新股只有41家,去年同期有150多家,可见今年保代能签字的比重低之更低。

③头部投行都在转岗,降薪裁员在路上。关于投行有多惨这件事想必大家都已知晓,大降薪之外,先是中信证券100多名投行员工内部转岗,然后是中金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广进1/3投行民工,且绩效分为四挡,最后一档自动劝退;中信建投、申万、国投等都在大幅降薪,如果说行研只是降佣,蛋糕变小,投行的蛋糕则是面临吃光的局面。

至于中信建投更惨,撇开紫晶存储约10亿罚款,违规保荐恒大地产债面临惩罚,仅中信建投业绩也是大幅下滑。2023年中信建投投行业务收入48亿,较2022年少了10亿,投行利润下滑3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base低至1万多,为何还要跳槽脚底板券商?

1)金石杂谈统计发现,截至目前,中信建投有599名保代。界面统计的截至2024年4月17日数据,今年保代签字率只有1%,而中信建投今年只保荐了3家企业,也就是6名保代,6/599基本也是1%。所以中信建投99%的保代是没机会签字的。

2)在中信、中金两大头部券商要么内部转岗,要么裁员的当下,中信建投业务下滑严重,投行业务自然需求减少,公司投行民工同样面临着转岗或裁员。至于本文提到的这位分析师是否被裁虽然不清楚,但基本不可能拿到业务,而且建投近期大裁员,投行补贴也没了,薪资大幅缩水。

3)那跳槽华鑫证券就能拿到业务吗?至少可以保住饭碗,在中信建投保代产能过剩,可能面临转岗和裁员,但华鑫证券只有9名保代,而你又是经验和履历最牛的,裁人裁你的可能性会小很多,而有业务了,你却可能会提前拿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