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她的名字与“北京时间”联系在一起,93岁仍每天办公

她的名字与“北京时间”联系在一起,93岁仍每天办公

2020年11月23日 10:56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她的名字与“北京时间”联系在一起,93岁仍每天办公
    叶叔华在办公室阅读最新的科技文章。 黄海华 摄

  人物小传

  叶叔华,女,1927年6月21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195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任上海天文台台长。

  她主持建立和发展了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并长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负责建立了我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不仅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还在“探月”“探火”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黄海华

  直到现在,93岁的叶叔华院士依旧每天出现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办公室,阅读最新的科技文章。她在构想,在距离地球9000公里外的太空,建两个口径30米的射电望远镜,此举将开创空间低频射电新领域。

  胸中有韬略。这位战略科学家总在一些关键时刻,高瞻远瞩,敢为人先。

  “时间”背后的意义

  叶叔华的名字与“北京时间”联系在一起。但在那之前,对于枯燥乏味的“时间”测量,她一度想要放弃,直到受了两次“刺激”——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很多省份还没有精确测量,3万测绘工作人员奔波在全国各地。而测绘离不开天文授时,如果时间测得不准,地图就拼不起来。这就好比挖隧道,从山的一侧挖过去,那边挖过来,结果两边却不能“相遇”。当时的时间信息由上海天文台负责提供,一位测绘专家批评:“不用你们的结果还好,用了你们的结果,反而把我们的工作都搞坏了。”

  叶叔华当时负责给国际时间局寄送徐家汇观象台的测时结果,一次对方来信询问,为何提供的数据每半个月会有波动?叶叔华琢磨后发现,有个15天周期的修正值没有加进去,以前精确度低影响不大,但随着测时精度的提高,影响就大了。这个修正值,20多年来竟都没有人注意到。

  时间测量,虽枯燥却大有意义。1958年,叶叔华挑起了筹建我国世界时综合系统的重担。到了1964年,我们的世界时系统达到世界第二名,1966年初正式作为我国的时间基准向全国发送,这就是后来的“北京时间”。

  前瞻性推动技术转换

  火星距地球最远时达4亿公里,如何精准确定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实时位置?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分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叶叔华正是这一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推动者,使得中国抓住了世界天文观测技术转换的大好时机。

  1970年,叶叔华恢复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图书室看国外同行在做什么。她了解到,1966年,VLBI的分辨率比传统观测仪器提高了几十倍,而且不需要电缆,各个天文台站借助原子钟就可以连接起来,相距可达几千公里。更让叶叔华振奋的是,这一技术利用空间射电源,银河系外也能观测到。

  由于这是一项新技术,成本又比较高,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也鲜有人问津。但叶叔华敏锐地看到了它的应用前景,1973年,她提出了发展VLBI的计划。1981年10月,叶叔华担任上海天文台台长,VLBI项目正式上马。

  当时,科研经费不足,而VLBI至少需要一个25米口径的望远镜,她跑到当时的第四机械工业部询问一位处长能否建造,对方头也不抬、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叶叔华在他面前默默地站了一刻钟,感动了这位处长,约好第二天去见部领导。望远镜有了着落,接下来就是选址,叶叔华提出要在乌鲁木齐建VLBI站点,这让很多人想不通。当时乌鲁木齐只有一个观测人造卫星的小站,技术相对薄弱,而昆明有一个成熟的天文台,建造难度更小。对此,叶叔华想得长远,上海到昆明1000多公里,到乌鲁木齐是3000多公里,要力争尽可能高的分辨率,这个联网的距离就要尽可能远,如果以后还要和欧洲联网,更应该建在乌鲁木齐。

  事实证明,叶叔华的判断是对的。国际天文学会和国际大地测量学会宣布,从1988年起全部采用VLBI、激光测人造卫星和GPS等新技术,同时废除原来的观测技术。如果当初没有预估到这一趋势,我国的时间测量优势将不复存在。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探月工程”,之前我国航天器最远只去过8万公里远的太空,而地月之间有38万公里。当时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卫星飞到月球附近要改变轨道,需要非常精确的空间测量。叶叔华和上海天文台同事跑到北京主动请缨,当她说出“10分钟内把VLBI测轨结果报到北京总部”时,现场一片寂静,有吃惊,更有怀疑。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实际只用了6分钟完成VLBI测轨,到了“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更是缩短到了1分钟。

  佘山脚下,“天马”望远镜静静矗立着。为更好地发挥VLBI网的作用,叶叔华再次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上海65米全方位可动的射电望远镜。2013年12月,“天马”全程参加了“嫦娥三号”实时观测,使我国VLBI网的灵敏度提高至2.6倍以上。“未来不管航天器到木星、土星或是太阳系边缘,测轨都不在话下。”叶叔华话里透着自豪。

  中国要掌握更多主动权

  熟悉叶叔华的人,都能背得出她的一句口头禅:办一件事,假设只有40%的把握,如果停在那里不动,就会慢慢变成20%的把握,最后变为零。但积极争取,可以将其变成60%、70%,最后将事情办成。拓荒“无人区”,一直是她性格中的重要特质。

  1988年,叶叔华成为第一个当选国际天文学会副主席的中国天文学家。上世纪90年代,一些主持国际空间对地观测合作项目的国家,希望中国建更多的观测站,然后把所有数据给他们。“中国也要牵头主持国际合作计划,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中国的地质灾害很多,叶叔华不仅开创了我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还倡导了“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但要真正实施这一计划,还得寻求国际组织的支持。1995年,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在美国召开。机会难得,叶叔华组织了一个讨论会,各国专家针对这一计划提出了很多问题,她“舌战群儒”赢得了支持。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确定由叶叔华领衔这项计划,这是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持的国际天文合作计划。

  眼下,上海天文台正牵头“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区域中心的筹备,以助力中国科学家做出原创性重大科学发现。SKA是国际天文界计划建造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接收总面积达一平方公里。“在这个全球最大科学合作计划中,我们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叶叔华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SKA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将是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0倍,对于计算和存储都是很大的挑战。“我希望在上海建立一个区域性科学数据中心,不限于中国,甚至不限于亚洲。”鲐背之年,这位一直把目光投向苍穹的科学家,依然壮心不已。

  激发青少年天文兴趣

  叶叔华曾经说过,科学家的工作相当于380伏电压,只有把它变成220伏,才能为大众所用。她不仅身体力行做科普,还倡议建设了上海科技馆与上海天文馆。

  上世纪90年代,叶叔华和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向市领导建言,上海应该有个科技城,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这正是2001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的上海科技馆。2010年,她又建言,深空探测是各国科技竞争的重要“赛场”,兴建上海天文馆,能够激发青少年对天文学的兴趣,为我国深空探测培养后备人才。今年6月23日,上海天文馆通过竣工验收,这一全球最大天文馆将于明年开馆。这一天,93岁的叶叔华饶有兴致地去了现场。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天文馆,正如宇宙的无边无际。一座可以容纳350人的球幕影院,就“悬浮”在半空中。“不管是谁,来了这里都能有所得,这才是有生命力的天文馆。”叶叔华说。

  仰望苍穹,有一颗被国际小行星组织命名的“叶叔华星”在闪烁。作为一名与“时间”“空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天文人,叶叔华至今还在追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做一些于国于民有价值的事情。

【编辑:苑菁菁】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文化频道

文化新闻精选:

  • (寻味中华丨戏曲)听见山东吕剧腔,饼子贴在门框上
    2024年06月02日 09:56:20
  • 古建院落变身露天影院 京城博物馆打造“电影之夜”
    2024年06月01日 23:41:21
  • 两岸陶瓷艺术展开幕 180件陶瓷作品展中华瓷韵之美
    2024年06月01日 18:36:16
  • 中国非遗淮剧惊艳亮相克罗地亚 东西方艺人同唱经典曲目
    2024年05月31日 22:17:07
  • “黑土地·生命与记忆”展再现图画家九儿“泥土味”的艺术世界
    2024年05月31日 16:18:49
  • 弘扬西南联大精神 原创情景剧《追寻》在昆明首演
    2024年05月31日 16:17:51
  • 《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铜器与钱币卷》问世
    2024年05月31日 14:55:53
  • 专访《葫芦兄弟》编剧姚忠礼:“翻开”中国动画“回忆录”
    2024年05月31日 14:36:20
  • 黄佐临与莎剧的戏曲改编
    2024年05月31日 10:13:16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将举办万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2024年05月31日 09:51:22
推荐阅读
  • 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

    “学习困难”门诊里的困难不止学习

    中国女排零封泰国队 朱婷时隔1038天国家队首发

    击败多特蒙德,皇马队史第15次夺得欧冠冠军

  • 首盘5比0领先被逆转,法网女单王欣瑜遗憾出局

    今天,像孩子一样快乐!

    中国女排负于日本,两队世界排名分差大幅缩小

    儿童手表价格越来越高,在收“智商税”吗?

  • 马学者:中马建交五十年 合作成果丰硕潜力巨大

    国际识局:为何在阿拉伯国家眼中,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图览 | 有朋自“阿拉伯”来,这四国与中国有何渊源?

    “叔叔,你的烟盒还要吗?”

  • AI眼中的中国|滔滔江水,九州通衢,风华湖北日新月异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昆仑山!

  • 广东廉江“妃子笑”荔枝进入采摘季

  • 小伙用中国画还原鄂伦春族冬猎前聚会

  • 女子被洪水冲走惊险获救

  • 江西新余凤眼莲开花盛放如风情油画

  • 13米的八大山人名作《河上花》全卷亮相天津

  • 浙江杭州:漫展中开招聘会吸引年轻人

  • 千余名小朋友登台国家大剧院

  • 第二十八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深圳举行

  • 精彩直播
    沙水相依 航拍宁夏沙
    皇马队史第15次夺得欧
    WTT重庆冠军赛:首日
    冰岛火山喷发裂缝长约
    新闻排行
    • 中国女排零封泰国队 朱婷时隔1038天国家队...
    • 击败多特蒙德,皇马队史第15次夺得欧冠冠军
    • 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 将按计划开...
    • 也门胡塞武装:再次袭击美国航母
    • 匈前总理:“中国发展得好,世界就能维持发展的...
    • 国际识局:阿拉伯四国元首访华,“中东之问”的...
    • “嫦娥六姑娘”如何平稳飞进“广寒宫”?
    • 解码嫦娥六号月背之旅:落在哪?怎么落?如何“...
    • 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约谈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文化交流是法中关系的重要纽...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石阅读阴阳师山兔御魂起名字换名字大全无修版动漫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总结推理小说txtjizzbojapanese中国起名大师下载安康网免费公司起名测名网荣耀立方五行起名字典义愤填膺smartdeblur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起名字蓝龙游戏明星大侦探3百度云资源快餐连锁加盟菏泽电视台直播祖国的悠久历史广播软件专家专家起名字黑日危机纳什均衡点店面起名打分测试免费公司起名 实业中国军队数量王金起名字大全男孩宁姓女生起名兽药起名qq昵称起名字置若罔闻的意思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点石阅读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