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会讲脱口秀的青年作家,你能拒绝?

《叫我第一名》剧照。

郑在欢或许是最近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里,最“野”的那一位。在他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独属于他的强烈的生命力,他的故事极有辨识度,当然,他做的事儿也极有辨识度。比如在剧场里读作品跨年,比如在“做书”的酒馆里讲脱口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90后作家。

✎作者 | 刘旭

2021年的最后一天,当人们在商业街或广场等待跨年的时候,作家郑在欢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同进入了胡同里的蓬蒿剧场。在这个隐秘的地方,他要开一场自己的新书发布会。

对于图书的售卖来说,这是一个惯常的流程。以往的这类活动,大多以作家对谈为主,严肃、正经,有时甚至是尴尬。郑在欢对这种固定的形式多少有些抗拒,他觉得, 让人感受文本魅力,远比那些解构的内容更有意义,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在一两个小时的谈话里,悟出一个又一个的生命道理”。

所以在那晚的活动上,郑在欢也没有和那些来自文学圈的朋友谈论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只是轮番地去阅读新书《今夜通宵杀敌》里的片段,读完之后,再和场下的观众聊着每个人所独有的通宵故事。

《今夜通宵杀敌》

郑在欢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11

其中有一个女孩的分享让郑在欢记忆犹新。女孩说,自己曾经在跨年夜坐火车跑到郑州去见一个心爱的人,但那个人并没有出门见她。那天凌晨,饥肠辘辘的她,吃着从车站附近买来的蛋饼,又买了一张返回北京的票。她知道,等抵达的时候,迎接她的将是下一个晨曦。

如果是在小说中,这个故事无疑是俗套的, 但当一个真实的人面对面讲述时,故事的质感就变得不再一样。在郑在欢看来,这就是语言在现实语境中的魅力。在这背后,有互动,也有共情,而这些,正是文学所追求的。

作家郑在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了与读者交流,郑在欢的小说还联结了他身边的那些朋友。在这场跨年秀开始前,他们每天都会在一起排练,他说:“大家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能和我打心眼儿里欣赏的人玩在一起是特别美妙的事情。”

而这些朋友,也让喜欢摇滚乐的郑在欢圆了组乐队、当主唱的梦,起码在那晚,他很尽兴。从小就喜欢音乐的他,哼唱过周杰伦,长时间听过刀郎,也模仿过许巍。懵懵懂懂的那段时期,他经常会把磁带的后半截扯出来,录上自己唱的歌。他觉得,那时候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八成都是喜欢文艺的,当时的流行文化也提供了很好的滋养。他说:“其实‘娱乐至死’也挺好的,但前提是高质量的内容。”

“自己写得不爽,小说就没意思了”

郑在欢今年32岁,和同龄作家相比,他的职业生涯是比较长的。16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写小说了。去年年末接续出版的这两本书,其中大多的篇目也都是他在二十三四岁时完成的。

写下这些故事那几年,他在北京过着一种封闭的生活。他待在出租屋里,床上堆满了书,消磨时间的方式,除了饥不择食似的阅读,就是一天看4部电影,等入睡时,已经是凌晨四五点钟了。在郑在欢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写一部长篇小说。他当时觉得,长篇作品才能算作一本书,而出版一部长篇小说,才能有出名的机会。

但坚持了两年后,他发现自己写的东西无处发表,出书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在煎熬的日子里,他靠写一些短篇故事来调节自己的心绪。渐渐地,他发觉,好像这种形式的小说也很有魅力。

《登堂入室》剧照。

他写下的第一篇叫 《这个世界有鬼》。那段时间,人们都在关注着富士康员工跳楼的社会新闻,郑在欢在报纸上也看到了一篇与此相关的简短报道。报道里写,三个少年相约去自杀,最后,两个人离世,一个人幸存了下来。

郑在欢以此为原型,写了这篇小说。在写那位幸存者时,他如是写道:“李青出院之后受到了各方关注,记者堵在他的出租屋里,反复问着他同样的问题。他只用一句‘活得太累’敷衍他们。他们给他请了心理医生,面对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头,他只能说自己‘喜欢活着’。”郑在欢说:“我写小说,并不是想把故事讲成那种社会调查,我想追求的是,把一件事儿说得有趣、丰富而有弹性,如果写得太俗,或者我自己写得不爽了,小说就没意思了。”

等到24岁,郑在欢觉得自己在北京实在是待不下去了。他在那个夏天考虑着,要不干脆回到老家做个农民算了,“与乡邻生活在一起,出门就能互相打招呼”。但等到真正回到故土,他发现,自己已经难以再适应那样的环境了。他说:“回去的时候,见不到年轻人,每天只能和大妈们、老太太们聊天,每次聊的也基本上是一样的东西。”蚊虫叮咬,生活单调,驻留了5天,他毅然决定,要回到北京。

这次回京,他写了一篇名为 《驻马店女孩》的小说。这个短篇故事,也像是他在重新审视自我的身份。他在当中写道:“很多次到达这里,又坐上火车匆匆离开。身为一个驻马店人,我只是驻马店的过客。”写完这篇,他找了一份影视公司的工作。通勤与熬夜,成了他生活里最主要的两件事。在现实的挤压下,小说成了一个忽远忽近的幻梦。

“真正好的文本,是和生活绑定在一起的”

对于如今的郑在欢来说,北京是盛放自己躯体与精神生活的地方。但在十几年前,这个城市之于他的意义,只是打工糊口的目的地之一。与媒体口中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不同,郑在欢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波折。

他的生母早逝,他由奶奶带大。因为继母不愿支持,他在读完初中一年级之后,就没再接受过学校的教育了。打工,成了他谋生以及逃离的唯一出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追随亲戚到保定的白沟镇生产箱包。每天早上六点到夜里十一二点,他都是在踩缝纫机中度过的。那时,他身边的人,大多与他相似——年龄小的,十五六岁,稍长一点,也不过二十岁出头。难得休息的时候,一群人混混日子,上个网,也就过去了。

郑在欢觉得,时间长了,这不是个办法。于是,他又辗转余姚、宁波等地,寻找新的出路。但工作是看不到头的,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也依旧和他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下班后,有时和同事一起上网、打麻将,有时靠读书来打发时间。

那时流行韩寒和郭敬明的作品,他看了之后,觉得他们写的东西好像和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他开始试着写下自己身边的人的故事, 满街晃悠的辍学少年、留守在家里无所事事的小孩、溃败的中年人,都成了他书写的对象。写完之后,他发现,快乐好像也多了一点。

对十几年前的郑在欢来说,北京只是他打工糊口的地方之一。/视觉中国

2009年,他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北京开了一家淘宝店,店面大、生意忙,急需人手。于是,这个朋友联系了他。就这样,郑在欢在海淀的西山脚下当起了淘宝客服。但干了几天他就放弃了,一方面是因为他打字慢,并时常出现错误;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刚开春的北京,风刮得很大,每天坐在工位的时候,他能感觉到脚下的风在乱串。生活里没有什么熟识的人,再加上气候的寒冷,让他觉得自己很凄凉。

也同样是在这年,他的生活迎来了一线转机,他偶然看到了小说征文比赛的消息,首奖30万元。他用手机打字,投出了一部玄幻小说与一部流浪冒险小说,最后流浪冒险小说得了奖,奖金8000元。写作这部小说时,他认识了第一个文学上的朋友魏思孝。在郑在欢的记忆里,魏思孝戴着发箍,家里摆放着的都是小众出版物——文艺青年的标准形象。

19岁的郑在欢不清楚文学是什么,他只是隐约地感觉到,自己或许可以走写作这条路。在聊天的过程中,魏思孝提到了很多著名作家的例子。郑在欢当时有些不屑,他心想,看书就看书呗,咋还追星呢?但后来读到那些代表作的时候,他也就理解了。

心之全蚀》剧照。

不过,在文学上,郑在欢一贯如此,他从不想去做一个苦大仇深、满嘴理想抱负的文学青年,他只希望,自己能写一点儿有意思的东西, 至于高尚、崇高的那些追求,最好可以在故事里被消解掉。

很快,他把奖金当作自己写作的启动资金,买了一台电脑,带着一股“莽劲儿”,投身于写小说当中。他格外自信,身边的几个人也都在鼓励他,这更让他觉得,只要能把自己想写的内容落在纸面上,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结果事与愿违。生计所迫,他不得不参与到一些带着目的性的写作当中,甚至拮据的时候,为了7000多元的稿费,他还想过和几个朋友一块儿攒一本书出来。他说:“现在回看,那些文字的价值,仅仅是赚钱活下去的工具。”在他心里, 真正好的文本,是和生活绑定在一起的。他再翻阅那些故事时,也时常会回到一段段被别人视作挫折与坎坷的经历里。他觉得,好像也没那么苦,偶尔也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离开故乡,才能重塑自己

2017年,郑在欢的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出版。有不少人都通过这本书,认识了郑在欢。媒体、读者、图书编辑也都给他打上了一个个标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都与驻马店这个小城相关。

《驻马店的伤心故事集》

郑在欢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2

郑在欢说:“我澄清过无数次,我从来没有一刻钟想过给自己弄一个什么文学故乡,都已经是‘地球村’了,把人局限在同一个地域上,在艺术领域是很偷懒的一件事儿。”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文化上的霸权,就好像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文学上的靠山,从而获得了独家解释权。

纵观文学的历史,有很多作家都被这样的话语模式框定住了。譬如,提及福克纳,必定会说到约克纳帕塔法;谈论马尔克斯,马孔多这个小城也一定不会缺席……人们往往也就遗忘了, 这些作家写过的地方,不只有自己的故乡。

河南省驻马店是郑在欢的家乡。/图虫

在郑在欢眼里,故乡是一个人的来处,他说:“当我们还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生活的时候,我们的行为模式都会受到家庭和故乡的影响。”不久前,他和朋友闲聊,他说自己不喜欢吃奶奶做的面条,因为奶奶给他盛的面很少有汤,“就像个面坨”。但他爱吃的,是面汤多,同时漂着香油和菜叶的那种面。朋友反问他: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他突然意识到,奶奶在故乡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在她的观念里,面汤是骗人的玩意儿,扎扎实实的才是好的”。

郑在欢说,这就是家乡对一个人的塑造,但离开了那里,我们身上的烙印也就没有那么重了。“无论是小说还是生活,我都希望自己能做个‘地球人’,更大、更开阔,因为只有甩掉那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才能重新塑造自己。这应该是一个人的理想。”

而至于为什么还愿意书写故乡,郑在欢的答案是“十几岁时候的生命体验对人的刺激很强”。他说:“涉世未深的人,是敏感的,接触什么都是全新的,虽然整体上是波澜不惊,甚至有些枯燥,但身处其中,会发现,青年时期出格的表达、不顾后果的行动,都是纯粹的、有诗意的,并且值得分享出来。”

北京夜景。相比于书写自己的家乡,郑在欢书写城市较少。/pixabay

当他来到北京之后,他觉得,大家都挺文明的,发于情,止于礼:“没有多少能看清的东西能刺到我,如果我在当中,我或许想要去揭开它,但我要是游走在外面,我也只能是远观,这或许也是我的城市书写少的原因。我的城市生活不够透亮。”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606 期

原标题:《作家郑在欢:我不想把故事讲得像社会调查》

晚安,各位

正是由于自私的欲望与升华的渴望并存,人类的心中才会充满了矛盾、彷徨与痛苦;没有了自私那下坠的重力,一切崇高、向上的人性也就虚无缥缈得失去了分量。自私是人类沉重的负担,但也许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也会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最重要的锚点吧。

——《克拉拉与太阳》 [英] 石黑一雄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3

往 期 回 顾

戳 封 面 即 可 阅 读

喜欢这篇文章,请让我们知道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点石阅读52秒拍福利视频用黑起名字正规的宝宝起名网八字补金的起名北京电视台魔翡翠荧光字茶酒公司起名字神界危机4.9隐藏英雄密码劝学高中课文元子起名字烧鸽子店起名威海到大连船时刻表牛小孩起名大全起名网准么女属龙起名周易商店起名感人的爱情故事dnf账号金库吴娃双舞醉芙蓉归鸿电视剧xftpqq好友中心独角兽寓意是什么意思金子美穗鬼泣5pc关于建党100周年的诗歌起名最吉利的字兽爪男孩带瑞字取名起名大全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点石阅读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