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满族萨满简史

满族人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形成于原始氏族社会,这种宗教曾流行在我国北方的许多游牧民族之中。而且传承的时间也很长。虽然它没有成文的教义,但是通过萨满的口传身授,它是传承下来的,成为氏族社会的精神支柱。

萨满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是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的各种祭祀活动。对自然崇拜,所以满族人祭天、祭地,图腾崇拜,使满族人对动物神、植物神十分尊崇,祭鸦,祭狗,祭佛多妈妈,祭柳,满族人对祖先更是敬畏有加,各种年节和举行各种活动都要祭告祖宗。

萨满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十分特殊:他们被认为是本民族最有学问的人,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但是,萨满平时与族内普通人一样,一样可以结婚生子,而且,他们的服务不取报酬,也没有超越他人的权限。萨满死后,新萨满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培训(满语学乌云),最后才能确定。

萨满法师日常要为氏族的成员医病,负责为氏族内部的各种大事测算吉凶,还要主持各种祭祀典礼。在各种宗教仪式上,萨满法师具有超人的神力,所谓"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作法时萨满们装束怪异,手持各种法器,如腰铃、铜镜、抓鼓等,各种法器上都刻绘着各种神灵图案,尤其是色彩丰富的萨满面具,无论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都是十分珍贵的。由于满族萨满面具是宗教用品,为萨满教的传世珍藏,外人很难见到。

满族与藏传佛教。满族还信仰佛教。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仅次于满族。为了巩固满蒙之间政治上的联盟,满蒙上层历来有通婚的惯例。清朝许多皇帝都是由蒙古格格作皇后,比如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和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后,都是蒙古族科尔沁部族的格格。由于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所以喇嘛教很快传入满族。入关前大清就在盛京修有实胜寺,并常去祭拜;入关后在北京修有雍和宫,在承德避暑山庄有许多喇嘛寺。佛教神祗还被纳入萨满祭祀中,甚至有的满族人为孩子取名"观音保""菩萨保",可见其佛教信仰在满族人中间有着深广的影响。

宗教仪式。满族人的宗教仪式非常多,而且也非常复杂,根据祭祀主体的不同,分为堂子祭和家祭两大类。

堂子祭中,堂子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的萨满祭祀场所,所以堂子祭又叫国祭,凡官员庶民,禁止设堂子。入关前和入关后,清朝的帝王在各地修了许多的堂子。堂子祭典礼各不相同:元旦拜天及出征、凯旋祭堂子,是国家大典,由皇帝主祭,王公大臣陪祭。日祭、月祭、立杆祭、则是皇室或皇帝个人的祭典,属于家祭,无须陪祀。堂子祭祀,首先要立神杆。立完神杆的堂子祭祀,分为朝祭与夕祭。朝祭神有三位,即释迦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从朝祭神的设立,我们可以看出,满族的宗教信仰显然深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夕祭神为七星神等家庭诸神。此外,还要祭祀佛多妈妈,她是掌管人丁兴旺的神灵,由于是裸体形态女神,因此,对她祭祀时,不显露神像,只设神位,夕祭时需背灯祭祀。

家祭。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因为多在春秋时节进行,所以又称为"春秋祭"。在祭祀前的一段时间里,从环境到物质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在此期间,一是不允许争吵、打斗,借债、不允许嬉笑,二是不允许孕妇及各种不洁的人参加,三是要准备好各种食品和供祭祀使用的器具。

家祭的第一天是祭神,分为朝祭和夕祭。神位设在正西墙上的神龛里,所祭之神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西炕设供桌,摆放糕、酒、饼等各种食品。萨满头戴神具,摇铃持鼓,口念吉词,款款起舞,众人也击鼓相和。夕祭的神位在西北角,所祭之神都是部落之神和祖先;需要背灯祭的是佛多妈妈,希望她保佑家族人丁兴旺。

家祭的第二天是祭索伦杆,也叫神杆。索伦杆高约2.5-3米,上有锡斗。祭杆时将猪的各种内脏放在里面,如果三天之内,被鸦鹊吃完,便是大吉大利。因为每次的大祭都要重新更换索伦杆,所以这种祭杆大典是十分隆重的,参加的人,甚至路过此地的陌生人,都可进去分食祭肉,并且不必向主人致谢,只向神杆磕头便可。

第三天是"换索"的仪式,要在院内插柳,并将孩子脖子上或腕上的线圈取下,再把柳枝上的新锁为其戴上,这就是换锁,目的是想求得神灵的保佑。这个祭祀仪式体现了萨满教的植物图腾。

满族人以西为贵,一般满族家庭都在西屋西炕墙高处置一木架,叫祖宗板,上供一个木匣,装有家谱和神书,每逢家祭,此处便是挂神位的地方。所以,西炕上不准堆放杂物,也不许坐人。满族人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此外满族人也敬乌鸦,不许打骂乌鸦。这些禁忌都与满族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日常习俗中的表现。

满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其本可溯源到先秦。作为独立的民族称谓开始于1636 年,有文字的历史至今也只有四百多年,而在其入主中原后,满语又渐渐式微,现在成为很少人用的“死”语言。但其保留的丰富的 和历史资料却有着极高的价值和迷人的魅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汉族的融合,已不露痕迹地成为共享的文化。

满族长期信奉萨满教,故婚丧嫁娶方面都受到深刻的影响。萨满教认为灵魂不死,这个观念导致丧葬仪式的盛行,丧葬仪式是祖先崇拜的一种普遍表现形式。对于早期被认为是自己的祖先的图腾动物也举行丧葬,很可能是这一时期追加上去的一种仪式。

漫长的历史发展脉络 丧葬习俗反映各民族生者对死者的缅怀感情的心理状态。葬俗产生最早大概在旧石器时代中期,通常与人类灵魂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葬俗可分为葬式和葬礼两部分。所谓葬式,种类复杂,有土葬、火葬、树葬、天葬(野葬)等。

所谓葬礼,各民族都有其特点,繁简不一,与其 发展水平、死者的社会地位、财富多寡、宗教信仰、邻族的影响等有着直接关系。葬具从无到有,因死者阶级地位、所处自然环境和民族习俗而异,有陶罐(火葬用)、石棺、木棺之分,有的尸体置于棺床上。满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先后经历了土葬、兽葬、树葬、火葬等各种葬俗,每一种葬俗都打上了独特的民族印记。 在肃慎、挹娄、勿吉时代,据古籍记载,一般为春夏土葬,秋冬兽葬。

辽代女真人仍比较原始,同样是“死者埋之,无棺椁”,但随葬品却有很大变化,“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见《大金国志·初兴风土》)这时,已经开始有人殉。在葬礼中,“亲友死则以刀割额,血泪交下,谓之送血泪。”和肃慎、挹娄、勿吉时的“无忧哀”有很大的不同。 金代女真人墓葬已有棺,甚至兼有椁,一些女真贵族的墓,如完颜希尹家族墓规模相当宏大,用花岗岩石条垒砌的石室墓,墓前立石人、石马,墓室中,有多具葬有骨灰的石函,土葬和火葬结合在一起。当时的葬祀仪式是:“其祭祀饮食尽焚之,谓之烧饭。”(见《大金国志》) 明代女真的葬俗,各部不一。《辽东志》提到乞里迷行树葬,“死者柩悬于树”,即把棺材吊在枝叶繁茂的树立以示子孙昌盛。

《李朝实录》载,忽刺温女真一般也行树葬,“置其尸于大树。”治丧之礼也比较繁杂,“父母死,编其发,其末系二铃以为孝服;置其尸号大树,就其马上宰马而食其肉,张皮鼠尾脚插之,兼置生时所佩弓箭;不祭食肉,但百日之内不食禽兽”。这种树葬树架尸于枝干上。

建州女真兼有土葬,“亲民则殡于冢,亦杀牛以祭,三日后择向阳处葬之。其杀其所乘之马,去其肉而葬其皮。”(见《李朝实录》) 居住在江河水滨的满族先人也有实行水葬的,将死者的尸体近水置之,随江涨而没。 辽宁省满族发祥地新宾满族自治县,至今流传着努尔哈赤把父亲的尸骨放在启运山下(今永陵所在地)的一棵树杈上,尸骨和树长在一起的神树。

这个典型的树葬传说反映了满族萨满教葬式的古老形态。后金清初辽满族上层统治阶层沿袭了活人殉葬恶俗,“男子死,则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即于生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巴。当殉不哭,艳装而坐于炕上,主妇率七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弓扣环而殒;倘不肯殉,则群起而缢之死矣。”(见《 民族史》)当时,殉葬者还有阿哈(奴隶),其死法除以弓环缢死外,还有火焚,用箭射死等。统治者对服从殉葬的妇女予以彰节,“凡妻从夫死,若平昔素所恩爱者,许死,众必称扬之。”(见《清太宗实录稿本》)

努尔哈赤死后,有大福晋纳喇氏等三人殉葬,纳喇氏是努尔哈赤晚年的宠妃,“饶丰姿”,年仅三十七岁,通必殉死,乃与帝同柩。这种恶俗,在满族入关后逐渐废止。 后来,由于随葬品中明器的出现,大量象征奴婢、倡优、侍从、卫士等人俑代替活人殉葬。和人殉有联系的还有几种文化习俗:断指代替人殉或剪发剪爪的祭仪所具有的象征意义,都是供献部分代替全体(或进一步以模型代替或的牺牲)的宗教文化的具体反映。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受汉族土葬习俗影响,形成了以土葬为主的新葬俗,历经数百年。我们通过以下这个表格来了解满族历史上的丧葬演变。

清代满族或满洲以土葬为主到了清代后期和辛亥革命后,基本上都是土葬了。在《东海窝集传》中详细的记录了殉葬的过程,“殉葬在坟墓旁边修了埋活人的墓地,殉葬品,如万年灯、石床、豹皮等为殉葬人使用。男人殉葬前,应向亲生父母辞行。”“殉葬之前,萨满击鼓跳神,念颂着佛勒密神歌,送到坟地上。坟墓在两位格格的棺材中间,挖一小洞与外边通风,送吃的。坟内有油灯照亮,用的、穿的都安排好了,随后把两位格格入葬。把两个挖墓的男阿哈和八个女阿哈都活埋了。” 后来丹楚和先楚都逃出来,丹楚被抓住后,他们作为殉葬人,已经被视为死人,是不可杀死的。

因此,东海女王依然打算让他给二格格殉葬:“六个女萨满,穿上神衣,系上腰铃,戴上鹿角神帽,到姑娘坟前把三个鹿头摆起来,跳神进行丧祭,萨满跪在坟前磕了几个头,点起了火把,敲起了皮鼓,在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生起了两堆火,五六把石头镐动手开坟,把二公主旁边原为丹楚殉葬之坟的石头棺材重新挖出来,再把二格格的棺材从坟墓中挖出,同丹楚的棺材放在一起,运回王宫内。把石棺停好后,再把丹楚拉出来,叫他里里外外地换了一身新鹿皮衣裳,用一个半蹲式的木头笼子把丹楚装了进去,四周上下又放了带刺的树枝,使得丹楚在里边不能活动,真像上供人似的。把囚楚的笼子摆在石棺旁边,选择吉日,把各个部落的头目召到一起,一方面为姑娘再次举大丧,另一方面再次让丹楚殉葬,以示军威。各部落的人都拿着吊礼:有牲口头、鹿头、猪头、牛头、豹头围着石棺摆了一圈,成为一座兽头山。这种大丧连续举行了三天,那边重新修的新坟也修好了,这回的坟墓完全是用石条作成的。”

这是明代东海女真很古老的丧葬 ,有萨满跳神、念诵神歌,萨满祭祀仪式保留的比较完整。满族的丧葬仪式受到萨满教的很大影响,其完整的仪式在以下的内容中说明。 别具特色的丧葬仪式 《尼山萨满》传说在丧葬仪式方面留下了较为具体的印象。

在整个中,只写了塞尔古岱·费扬古在路上死去,众奴仆抬着尸体回家、入棺材、准备祭品、停尸祭祀的过程,而没写出殡、烧饭等过程,因此人们了解的丧葬习俗还不够完整。 这些饽饽颇具满族饮食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满族古老的饮食文化。近百匹马,是出殡时用的。这些马都要驼上蟒缎、衣服,装上镀金辔饰、撒袋等在前面引行,组成一只庞大的送殡队伍。

满族的丧葬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送终、停尸、报孝、带孝、挂幡、拉褡裢、入殓、出殡、烧饭等。满族现在的丧葬仪式受到汉族的影响,但其民族特色的内容并没有丢,满族孝服前后开衩、马蹄袖,白粗布长衫,腰扎白布孝带,帽子围一圈摆布。女孝服是不开衩的白布衫,头围宽幅布折叠的孝包头,头髻要放下,变成发辫。 哭丧:死者亲人,“子居尸左,女居尸右”,铺草坐地。哭丧时,要在灵床前烧化纸钱,曰“烧倒头纸”。

《绝域记略》载: “章京则以红缎旌之,拨什库则以红布,再下则以红纸。”反映了丧葬的等级化。近世满族民间多用红布制成,全长一张二尺许。红幡形状是将整幅红布分为四条,头和尾用黑布装饰。满俗贵白贱红,认为红色是送终时用的。 死后三天,要在十字路口或土地庙举行“拉褡裢”仪式,意思给死者送一些路费。七天是出魂日,有的地方分男九天,女七天,家人在死者生前睡觉的地方,铺上他原来用的裤褥,摆上小酌,供上四个小菜一壶酒及酒盅匙箸等物。有的亲友设席棚,谓之“路祭”。至葬处棺柩放入圹中,封土为坟,再烧冥纸而返。葬后亲友要戴孝,百日不剃头,不换衣。

满族孝鞋用黑布。 出殡:一般选单日出殡,由丧主执幡前行,后面是鼓乐、制裁、灵柩、亲友。灵柩外面要罩上长方形尖顶棺罩,在灵柩前用长白布做成纤绳,有死者子孙拉着。 烧饭:即将祭祀之物焚烧,是女真旧俗。清太宗曾规定:和硕亲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卒,只需烧夏衣、春秋衣、冬衣各三件,平民只许烧各一件。所以满族的“烧饭”比较简单,一般贫民仅焚枕头内的荞麦皮、谷物和纸制的祭奠品,如车马人,焚烧时满人面北,汉人面南,因其发源地不同。当然,这是比较完整的仪式,在各地都不相同,有的跟死者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都有很大关系,对仪式的取舍都不尽相同。有的还加入了很多新内容。

火葬——对火的崇拜 火葬作为一种葬俗,几乎伴随了满族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而火葬的盛行与女真人的宗教信仰及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十七世纪前,女真人普遍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十七世纪后,在中原地区佛教思想影响下,满族认为火葬可以使灵魂超度而进入天堂、可以保佑家族平安。明末清初,正值战争频繁时期,满洲八旗兵迁徙无常,居住地域也不固定,清政府又禁止驻防的八旗兵将在驻地买坟茔和田产。因此,各地驻防八旗兵将死后,其家属“弃之不忍,携之不能”,只能火化骨殖,送归故里埋葬,这就使火葬旧俗得以继续存在。后来随着满族定都 ,

到康熙时期,驻防趋于稳定,加之受汉族儒家思想影响,把火葬视为不孝的行为,满族贵族开始土葬。 火葬,初为女真酋长的厚葬礼俗,“头目女真则火葬”,因为当时人们崇火观念很强,经过圣火燎烧的东西是最圣洁的,所以是一种厚葬,其葬礼也比较隆重,死者“皮冠上缀百鹿(皮)布,前蔽面目,后垂于肩,仍穿直身衣。”(见《李朝世宗实录》)火葬后,每逢七七日,杀牛或马,煮肉以祭,彻而食之。

努尔哈赤时期仍有此俗,“死则翌日举之于野而焚之,其时,子孙族类咸聚全,宰牛马,或食。”这是将尸体直接火化的火葬,当时服丧日前很短,蒙白二三日除之。(见《建州闻见录》)清初康熙朝,东北满族仍有火葬之俗“七七内必殡,火化而葬,”葬礼已相当隆重,人尸入殓前的晚上有守灵之俗:“将入殓,其夕,亲友俱集,名曰守夜,终夜不睡。丧家盛饵相待,候殓后方散。”(见《宁古塔记略》)这种入殓之棺颇不一般,“棺盖尖而无底,内垫麻骨芦柴之类,仍用被褥,以便下火。”出殡后,将棺置于柴垛上,点火焚之。服丧期也延长许多,“父母之丧,只一年而除”,并以不剃头为重。

火葬与对火的崇拜有关。凡逢族祭,往往少不了识火竞赛、超人驭火等内容,特别是萨满往往还要表演玩火绝技,讲唱火神 。《托阿恩都里》(满语为即火神)就是满族的火神神话,托阿本是人间的英雄,被天神招上天专管天火库。托阿在每年秋天举行的天火大会的时候盗走一葫芦火种给人间,不幸被田鼠告密。被天神惩罚,后被红白两只喜鹊救下,趁田鼠睡觉时再次盗走火种。在天上打石头修天宫的时候,想出把火种盗来装在石块中送到人间的好主意,这样,人们就可以在敲击石块的时候取火而不被天神觉察,永远使用了火。 有的宗族在祭祀时还往火堆里撒盐,使火花爆响为吉祥之兆。

满族石姓祭祀金花火神、金炼火龙神和火炼金神时都要耍火。石姓家祭时“跑火池”表现的是一种对火和祖先崇拜的宗教形式,“头辈太爷”就是表演 “跑火池”的神灵。在满族的历史上,萨满教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对萨满的祭祀自然也马虎不得。 萨满的祭祀——期盼起死回生的神奇 满族萨满的葬礼十分隆重,萨满通常举行树葬、天葬、火葬、悬葬、棺葬、石葬或立杆葬、匿葬、平葬。 树葬是将尸体置于大树洞穴内“选大树之枝叶繁茂者,伐其枝,穿穴于树干,以可以纳尸为率。”随葬的常有手鼓、神刀等萨满法器和铁罐,木匙等日常用品。在宁古塔一带的大树洞中曾发现过死者骸骨及女真人衣服上的铜铁饰物、小刀、木匙、祭祀神鼓,可能是女真萨满的遗骨遗物。

萨满死后,族人常为他们举行阖族公葬。大萨满死后一年,要举行全族性的祝祭,这样萨满的灵魂能够继续守护族人,保护他们的安宁。萨满使用的神器和佩饰、萨满服等,随他陪葬。 民间相信,如果没有稳妥地安葬萨满,那么他会因此失去起死回生的机会,或者他的灵魂就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在民间口碑中萨满的安葬有一些很精彩的写实性描述, 对死亡萨满灵魂的畏惧和仰赖,是普遍的萨满文化心理。萨满是氏族利益的保护者,氏族集团的神都是氏族的保护神,氏族萨满和神灵的存废反映了氏族的盛衰和氏族的变化与发展。氏族体系的基础一旦遭到破坏或改变,与之相适应的萨满教自然也就崩溃或变异。 哭丧歌——生者对死者的哀悼 仪式歌是一种与民间礼俗和祀典有关的歌谣形式。这种歌谣有一定的仪式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在演唱的内容和形式上往往比较固定。

满族的仪式主要有祭天祭祖仪式、婚姻仪式、祝寿仪式、建房仪式等。与这些仪式相对应的有《神歌》、《嫁娶歌》、《上寿歌》、《上梁歌》等,特别是祭天祭祖的萨满神歌,具有满族古歌的一些特点,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仍然是用满语保存下来的。现存的接神、送神、排神、还愿等宗教仪式大约有几十种。葬礼是与殡殓死者、举办丧事、居丧祭奠有关的各种仪式礼节,为我国古代凶礼之一,自然也有相应的哭丧歌。但是,在现在满族民间及满族文学中,已很难见到哭丧歌,只有在《尼山萨满》的各种异文中还保留着,藉此,我们可以了解哭丧歌的形制、曲调和内容。

《尼山萨满》中还记载了尼山萨满过阴,到阴间找费扬古的灵魂的过程。“阴间”与“阳间”的对立,虽然受佛教思想的某些影响,但与萨满教的“三界说”(即天界、地下世界、人界)也是相符的。 满族从原始社会发展到文明社会,不仅改变了经济生活方式,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同时习俗、文化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尤其是汉族。传说中反映丧葬习俗的内容广泛而丰富,明显的表现出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满族的心理、观念意识中早已作为自己的习俗而被认同。如哭丧习俗,在《一新萨满本》等文本中,只是叙述员外夫妻的哭得死去活来的悲痛情形,无哭诉词,即哭丧歌。

其次是在宰杀之前对神猪的处理,捆绑神猪,踩猪请神,向猪耳朵里灌水或酒领牲,最后杀猪;将猪作成供品就更讲究,摆腱有一定的方法。 满族的直接先人女真人之时,杀牛祭祀。女真人的葬俗还有“宰马而食其肉,兼置生时所佩弓箭”还有“宰牛马,或食。”等等。所杀的马、牛等牲畜,也有被人们食用,但是弓囊箭袋、引马、大量的、堆积如山的饽饽、如海的各类酒食,无论如何在短短的几天之内也食用不完。传说的这些祭品,除了“金银锣子”是焚烧,表示为亡者灵魂带往阴间去了。其他马匹、衣物、饽饽等,马匹是过火,其它都是烧饭习俗所需。 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由简趋繁重又归于简,满族的丧葬仪式亦如此。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称女真人为满洲,亦即满族。满文有老满文和新满文之分,老满文是1599 年努尔哈赤命令额尔德尼创制的,1623 年达海对老满文进行关键性的改革,称为新满文。亦即“圈点文字”。渤海国是满族先人靺鞨人在公元698 年至926 年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烧饭是女真特殊的丧葬习俗,即将祭祀之物焚烧。

由于满语的不被习用、满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杂居、文化的互相影响、渗透和融合,使得满族丧葬仪式愈趋简单,其特殊的魅力只能在口头传承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中及满族的祭祀中寻找,希冀能够还其真实的面貌。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称女真人为满洲,亦即满族。满文有老满文和新满文之分,老满文是1599 年努尔哈赤命令额尔德尼创制的,1623 年达海对老满文进行关键性的改革,称为新满文。亦即“圈点文字”。渤海国是满族先人靺鞨人在公元698 年至926 年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烧饭是女真特殊的丧葬习俗,即将祭祀之物焚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点石阅读门头起名字测试新生婴儿五行起名给书店起个名字吧dy131企鹅群里有特务日式皮肤管理店名怎么起陈美伊鼠的男宝宝起名大全商标起名大全三个字匆匆课文宝宝起名免费女孩魔兽时空之轮八字起名网取名字大数据起名游戏里女号起什么名字好请问金字旁的字有哪些适合起名?梦见下雪是什么意思德的字辈排行的名字怎么起贾姓女婴儿起名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2021年女孩睿字字和什么字搭配起名存单质押贷款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曲姓起名钟南山谈何时中国可以完全开放QQ起名字长沙泡泡少儿英语tf卡无法格式化诗经双胞胎起名起名什么店麻辣烫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点石阅读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