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医者仁心——记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专家周玉杰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学者,博士后站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学术负责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重点专科学术负责人。

周玉杰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赴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研修心血管病学及介入治疗,尤其擅长高危复杂疑难的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技术,多次应邀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性大型学术会议上作手术直播演示,是国际冠脉微创化介入治疗的领军人物。获得卫生部认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起搏器、先心病四项介入准入证书,并获得冠脉介入及先心病两项全国准入培训师资格。主持制定卫生部冠心病诊断标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等10余项课题。

在北京安贞医院里,人们行色匆匆、神色凝重。作为国内最为知名的心脏专科医院之一,这里接收的病人,大多都属于“疑难险重”。走过一片碧绿的竹林,面前的一座红色小楼,就是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专家周玉杰的工作室。这里的静谧,让人暂时忘却医院天然的紧张感。

在老朋友和学生郭倩云博士后、吴思静博士、来自加纳的心血管博士Bright Eric King(艾瑞克)的陪伴下,周玉杰少了学者的严肃,兴之所至便无话不谈:他语速不快,脸上带着微笑,从容中透着强势与坚定。能想象出,他在学生手术前,仔仔细细地叮嘱,反复确认,避免了多少大事故的发生。

我们翻看周玉杰跨度十几年的照片,几乎看不到岁月在他身上的变化,这是长期运动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所致。吴思静博士还给我们看周玉杰和“世界桡动脉介入治疗之父”Kiemeneij的合影。多年前,周医生曾与Kiemeneij教授同台演示经桡动脉介入手术,Kiemeneij当时的一句话,令他至今记忆犹深:“每个创新的大师,别人都不会理解,时间会解释一切。”说到创新,周玉杰认为医学界坚持创新尝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最低代价、最小痛苦为人们解除病患。所谓“医者父母心”,在周玉杰的心念里,“医生”,就是要让病人“医”后获“生”。

他使数以万计的患者恢复了健康而强劲的心跳,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但他却总是那么淡泊,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守望黑暗的人——他曾说:“我出生的时候,因为时代和家庭条件,历尽了艰险才来到人世。我的生命,就是在黑暗中诞生的奇迹,所以我相信,只要医生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可以把许多病人的生命,从死亡的黑暗中拉回来。”凡是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凡经他诊治过的患者,都评价他没有一点名医的架子,都能体会到他那专注、纯静、尊崇生命的一颗仁心。作为医生,周玉杰总觉自己再怎么忙碌,技术再怎么高明,也难以解决所有患者的问题,所以,他只有把时间,尽量地奉献给患者,多给一个人医治,就可以多挽救一条生命。就在采访过程中,周玉杰也不断接着电话。他的手机直接对患者开放,他用轻声慢语解答患者的疑问,给患者带去乐观和安慰。

周玉杰记不清去过多少个县乡做手术,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只要他力所能及,他都会慨然允诺。他还曾支持院内医生去非洲进行援助医疗,与当地医生分享冠脉介入的经验。他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不计付出,不图回报,没有远近亲疏地位高低的分别之心,只想着尽力去帮助每一个病人。而这就是真正的“大医精神”。

【医心】 心脏这样精密的手术,不能哗众取宠,不能不精细。我觉得我最安静的时候就是在手术台的时候,我面对的是最珍贵的生命,我考虑的是如何让病人脱离危险,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能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周玉杰学医的历程,也充满着端敬与精微。他当初学医的志愿是父母决定的,与医者的渊源则是从祖父辈就开始了:“我爷爷是当地的名医,很受当地人尊敬,妈妈在卫生系统里做工作,父母给我报名学医。”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周玉杰不仅完成了艰难的学业,还爱上了这个职业。上学时到图书馆帮忙搬家,馆长赠予他一本《实用心脏病学》,此书由中国心脏病学界老前辈董承琅和陶寿琪教授编写,他也从此与心脏病学科结缘。

毕业后,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后,周玉杰从年轻的医师,成为著名的心血管专家。

我们都知道,冠脉介入诊治是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手段,1992年,荷兰医生Ferdinand Kiemeneij成功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例通过前臂桡动脉为冠状动脉放置支架的微创介入手术,这项并发症更少、死亡率更低的手术方式。此前,国内血管界绝大多数都采用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作为穿刺的常规途径,但大量手术后,周玉杰发现存在严重出血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的缺陷。

在2002年,山东枣庄有一位病人,因腿部患有脉管炎,主动要求周玉杰尝试从上臂的桡动脉进行手术。坐火车前往枣庄,周玉杰发现当地医院没有经桡动脉途径的专用穿刺器械,周玉杰尝试着用常规导管将病人一条全闭塞的血管成功开通。术后止血迅速、简便、无须长时间卧床,病人恢复更快、痛苦更小;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经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优势明显,周玉杰认为这应该成为多数病人的更优选择。

但一个新的事物,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接受的。面对质疑,周玉杰创立了北京安贞医院“国际经桡动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带领团队从此一头扎进了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大量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中,在国内率先大规模开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他是国内外微创化介入治疗的开拓者,中国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那些年,周玉杰从早上进手术室,每天都要做十几台手术,一直忙到半夜。回首那段往事,周玉杰说,“心脏这样精密的手术,不能哗众取宠,不能不精细。我觉得我最安静的时候就是在手术台的时候,我面对的是最珍贵的生命,我考虑的是如何让病人脱离危险,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医者,周玉杰从读书到临床,10年磨一剑,其技艺从量变到质变,岂止上万小时的锤炼。如今,周玉杰仍旧有3个半手术日,每个手术日要排15个到20个病人,高危复杂、高龄的病人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他都要亲自做手术。

周玉杰常说,心脏科医生应该具备三要素:像鹰一样的眼睛,能敏锐地明确病情;像淑女般温柔的手,能进行细腻的手术操作;像狮子一样果敢的心,能进行冷静坚定的手术处理。

心脏手术是非常细微的工作,手的良好触感特别重要,周玉杰习惯自己给自己钉扣子,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耐心和精细度。上学时他喜欢打球、弹吉他,当上心脏科医生后,因为怕手受到损耗、受伤而影响敏锐的手感,这些运动和爱好也都束之高阁了。

日久年深,周玉杰已然是一个没有什么嗜好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时间旅游,没有娱乐,亲友都觉得他过的是一种清教徒式无趣的生活。

但是,尽管没有休闲、没有娱乐,他每天都会系上领带出门:“一戴上领带,让我有种职业感,我是个医生。我要帮助病人,不管病人贫穷富贵,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人,他是我的患者,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

周玉杰面对自己的患者时,内心是无比专注、安静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挤进这样的精神空间。“我的博士生说,看我做手术是一种艺术享受。这话听着很美,但在追求医术称为‘艺术’的道路上,我的确是一个艰苦而孤独的行者。”

周医生与Kiemeneij教授同台手术

【仁心】 如果战斗在生死一线的医生都不坚持,要病人怎么坚持?医学还哪会有奇迹?

说到关于周玉杰高超医术的故事,很多都可以用“起死回生”的说法。

2017年4月30日晚上9点多,已经快到家的周玉杰接到电话:有病人急性心肌梗死,正在急诊抢救。他匆匆返回医院,刚到急诊室,就听说病人心跳停了。急诊科用上了所有的药物,但都不见效。病人家属坚持请求医生们再抢救一会儿,周玉杰带领医生们继续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发生奇迹。

这样的情况,周玉杰已经见惯了。在面对危重病人时,别人都说没希望了,放弃吧。通常周玉杰就总会对自己说:如果战斗在生死一线的医生都不坚持,要病人怎么坚持?医学还哪会有奇迹?

此时已是凌晨,距离病人发病过去了3个多小时。周玉杰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给医学上已宣判死亡的病人检查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到导管室迅速经桡动脉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病人心脏三根供血的血管全部堵塞。周玉杰当机立断,给其中一根明显是新近堵塞的血管中放置了两个支架,恢复了血流。结果,在心跳已经停止4个小时之后,病人奇迹般出现了微弱的心电反应。随后经过一系列专业处置,病人于第二天上午11点睁开了眼睛。

在病人心跳停跳4小时后重新被救活的案例,在国际范围内都属首次,是周玉杰带领团队创造了奇迹。其后的某次国际病例研究会议将一等奖颁给周玉杰团队,获奖词写道:“生命脆弱,但如果医生执着的话,也能创造奇迹。”

2016年5月,周玉杰接诊了一个从望京医院转来的农民工。当时病人情况危急,他已经奄奄一息,血压只有30—40毫米汞柱。此时,周玉杰正要给一个老干部做穿刺,他便跟老干部解释,“外面有一个民工,已经休克了,生命垂危,如果我给您做完手术,他肯定死了,您能不能让让台。这个70多岁的老干部,赶紧穿上衣服,下来等。我们赶快把民工抬上台,发现有一根血管堵了,我马上给开通了血管,他休克很长时间,又在台上抢救了一个半小时,那个干部和后面已经排好的十几个病人都等着。为了一个民工,我们医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稍微平稳一些,回到监控室,又进行药物治疗,病情终于平稳了。那天我的手术全部做完,下手术台已经晚上9点多钟了。”事后有记者关于此事采访周玉杰,他幽默地说:“他是一个架子工,我也是做支架的,我们俩同是架子工人,我必须去救他。”

在周玉杰看来,有奉献精神是心血管医生的先决条件。他很少有时间去旅游,却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留给偏远山区的病患。他曾在寒冬腊月自己搭钱去和田给病人手术,还曾坐一夜火车去临沂出诊,周玉杰说在那些条件艰苦的地区中,更能感受到患者对医生的依恋、信赖,体会到患者和医生之间家人般的温暖,这样的信赖和温暖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医生是一个与死亡打交道的职业,这样的职业特点,经常会赋予医生更加独特旷达的生命观念。很多年以前,周玉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这样诗意地表达过自己的职业观念:“在自然界,我迷恋两种景观:月光和彩霞。前者让人体会安详,后者让人充满希望,我愿我的病人都可以享受这样的美好。我希望自己可以帮助他们在绝望中找到希望,让他们再燃生命之火的美丽。”

【师心】吴英恺老院士当年捐他的全身的时候,就已经想到公众的健康教育,他已经把健康教育放在很重要位置。

周玉杰到北京卫视《养生堂》做节目,普及心脏养护知识时,是捧着安贞医院建院院长吴英恺院士的心脏标本去的。吴英恺是阜外医院、安贞医院两家医院的创始人。他不仅给安贞医院留下“公勤严廉”的四字院训,还捐出了自己的全身。周玉杰给记者讲他带着吴院士心脏录节目背后的故事。“我答应编导带着吴英恺院士的心脏去录节目,但后来觉得这样是对老院士不敬,就换了个别人的心脏。节目录完播出后,在一次给吴老院士的儿子吴尚志会诊时,我就说了这件事。他说你错了,我爸遗嘱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用于科研和教学。’”就这样,再次录节目时,周玉杰就捧着吴老院士的心脏去了。(本期封面郑重摆放在周玉杰面前的就是吴英恺院士的心脏标本。)

“老院士当年捐他的全身的时候,就已经想到公众的健康教育,他已经把健康教育放在很重要位置,他是‘外科大医’,还在医院里捡烟头,让大家戒烟。他说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太伟大了。”

周玉杰跟记者讲述吴英恺院士的过往。他说,“吴老院士一生非常乐观,90多岁去世时也是笑着离开的。”周玉杰说,在他的从医路上,很多优秀的师者一直激励着他:“我的硕士导师,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他的病榻上,各类医书占据了一半。他视患者如亲人不是用嘴来说的,而是用行动去写的。我的博士导师,学术交流平台广阔,医术精湛,对病人十分关爱。这些老师的学识人品,永远在精神上支撑着我。”

作为师者,周玉杰也要传递“大医精神”,带出更多优秀的医生。在周玉杰的博士生中,有一位来自非洲加纳的徒弟,名叫艾瑞克。艾瑞克说起自己的导师,心中充满感激。他还记得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细节,他说,当导师知道自己为了省几百块钱而去很远的地方租房子的时候,马上帮他租了医院对面小区里的房子,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医学实践而不是浪费在路上。艾瑞克也很感慨,像导师这样一位大医生,经常熬到半夜,一碗素面就是一顿饭,生活何其简单。

从医生涯至今,周玉杰指导和完成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超过2万例,精益求精的学术探求和无比丰富的临床经验,使他练就了令人难以比肩的精湛医术。他常和学生们说:“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很多时候也是不可逆的生命艺术。在手术台上,医生需要有治疗生命的把控能力,要用经验和技术去控制自己、解决问题。别人不能做的手术,我们能做;别人能做的手术,我们要做得更好。”

在学生们眼中,周玉杰是一位严师,他训练有素,医术超绝,又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学习能力超强,英语水平高,而且惜时如金。“时间太宝贵了。多给我一点时间,我可能就可以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或者学到更多能够帮助病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教会学生们,医学不能成为一门纯自然科学,只有技术,没有关爱;只有证据,没有故事;只有干预,没有敬畏;只有告知,没有沟通。“有做伟大医生的梦想,有勤奋努力的行动,有奉献精神和抵抗各种诱惑的自我控制力”——这三点,是周玉杰最看重的治学品质,是他多年行医的写照,也是他反复教诲学生的精神指南。

周医生与Kiemeneij教授

【护心】 医生不仅要能治病,还承担着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的责任。

多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达2.9亿。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占居民死亡构成40%以上,高居所有疾病首位。

周玉杰认为单纯的治疗难以解决所有问题,预防更为重要。除了临床工作、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生,他也不遗余力宣讲预防工作,他和大众分享自己的生活习惯,告诉公众科学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式。

早在2004年,周玉杰就带领安贞医院十二病房60位医护人员成立了“心之家”,他的初衷,就是将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普及于群众,实现群众与医护人员无障碍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心之家”成立之初,为了更好地让群众了解健康知识,他们根据医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撰写科普读物,如《冠心病患者生活指导》《心律失常患者生活指导》《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生活指导》等。“热线电话”24小时接听全国各地的咨询或求助,解答疑难问题。在医患相处模式上,从“被动变主动”,从等病人就诊到主动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今参与《养生堂》《健康之路》等节目录制,身为副院长的周玉杰仍旧走到群众中去,进行科普讲座,使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明、一学就会,解除了对疾病的误解、恐惧,增强了对病情的了解、关注,他也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欢迎,走在街上经常被大爷大妈认出来,拉住他唠唠家常,叮嘱他注意休息。无数的患者因为周玉杰的讲座而与他结缘,这是医患心灵正能量的“同频共振”。

周玉杰认为,一定要提醒百姓要有预防意识。他还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的健康口诀。他介绍说,第一,在合理膳食中应注意这几个方面,低盐低脂的饮食非常重要,吃饭时最好是七八分饱,饱食、寒冷、激动、劳累都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你比如鸡蛋该不该吃?该吃多少?我觉得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说无所谓,但是对于一个血脂高的,有心脏病的,特别是血脂代谢异常的,一定要小心了,你就需要控制,蛋黄就要少吃或者不吃。”

周玉杰认为长寿的人都是有节制的。“高血压的人,有时候吃了那么多药,效果反而不好,为什么?盐吃得太多,口重的积习没改变,药物作用就不好。”

周玉杰认为现代人的很多病,都是吃的太多。他提倡要有饥饿感,有时工作忙,一盘沙拉、两三种水果就是他的午饭。他说晚上回家,西红柿、黄瓜就是他最好的食物。

第二适量运动,要制定一个计划。比如年轻时心跳达到150次的运动都没有问题。快走才能达到运动的效果,但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

第三是戒烟限酒。烟对心脑血管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过去我是吸烟的,我们是健康的倡导者,我本人又是医生,如果我不戒烟就对不起我这个光荣的职业。戒烟很难的,戒了几十次才成功。”

第四是心态平和。太着急、爱生气都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现代人,多有血脂高的问题,关于降血脂,周玉杰介绍,“血脂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甘油三酯,我们把它分得很细,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管的清道夫,最大的敌人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是油的那种感觉。这几种成分大部分从食物中来并且代谢不掉,造成积累。这个环节要管住嘴、迈开腿、不吸烟。根据自己胆固醇在哪个曲线值上,要有不同的处方来指导一个星期的整体的锻炼水平。除了运动,有的人代谢差了,得吃药降胆固醇。”

医生不仅要能治病,还承担着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的责任。周玉杰努力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广泛传播,惠及更多百姓。这种倾心奉献,让刻板的医学有了更多人性的温度,也让医患之间有了更多动人的光影。

【孝心】 妈妈通过电视节目关注我是不是最近很累。忙时我们两周都见不着,我妈有时来挂专家号来看病,就想看我……

周玉杰给自己的学生上“开学第一课”时,每次都会问他们,有多少人学医是父母给填报的志愿,他发现大部分学生与自己当年的情况差不多。周玉杰告诉学生们,学医的人首先回馈自己的父母,然后回馈社区,最终要回馈整个社会。

“当年我爸妈觉得我学医,他们今后看病可能会方便一点,现在我妈妈88岁了,她随时可以找我看病。”看病方便是真的,但母亲看儿子却不那么方便。从以前一周一次,到现在可能两周才能见母亲一次,偶尔,站在医院,看见外面天气好,周玉杰会给母亲打电话,让家人推她出去晒太阳。

现在母亲看周玉杰比以前更方便了——通过《养生堂》节目,她是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关于养生,她只信《养生堂》的。周玉杰笑称为了这个,再忙他也要参加节目录制:“我这医学大专家,我妈怎么也得信我是吧?”周玉杰把节目中的一小时,当成跟妈妈谈健康的时间,继而他把这段时间,当成给天下的妈妈介绍健康知识的时间。“我一定要做好,我妈妈也在看,我也很小心,怕我妈妈批评我,某些话说得不对。”

周玉杰每次录像,都希望电视台的化妆造型师或者后期制作人员让他显年轻一些,要是母亲看见他疲劳、苍老的样子会心疼。“妈妈通过电视节目关注我是不是最近很累,忙的时候,我们两周都见不着,我妈有时候挂专家号来看病,就想看我,但不是挂我的号,她在那儿排几个小时看上病,和医生说几句话,感觉和见到了我一样,心里就是很安定的。”周玉杰笑着说。

周玉杰曾经因为自己出专家门诊,母亲发病时没能及时就医,险些耽误治疗,这事时至今日他仍旧耿耿于怀。据他回忆,母亲给他打电话,说自己说话有点不清晰,当时他还在接诊病人,过了一个半小时再打电话,母亲都说不出话了。所幸后来抢救治疗及时,母亲也没有留下后遗症,否则他这辈子都会觉得歉疚。“我现在24小时为病人开手机,也为自己母亲开手机,到哪去都得留个电话,手机不敢没信号。” 虽然几年间,母亲做了不少大手术,总的来说,身体还算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儿子周玉杰对妈妈的回馈。然而,身为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专家,周玉杰能够陪伴母亲的时间不多,他仍旧需要多一点时间,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或者学到更多能够帮助病人的知识。 中国著名的外科专家裘法祖教授曾说过:行医所需要的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一路走来,周玉杰勤不言苦,行其所知,他在用每一天默默地践行医者之仁心。

(董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点石阅读起名大全 女孩 姓慕dc游戏姓夏女孩取名起名大全釜山行百度云资源酒起名杂交水稻的意义卖汤圆儿歌烘焙店起名给小朋友起名的网站breevandekamp山东鲁能吧环保检测起什么名周易起名子大全冬天女宝宝起名word字体库打包下载睿起姓名八字缺土的起名归鸿电视剧关工委品牌名称怎么起雷雨过后北京天空再现双彩虹性曾宝宝起名大全古诗梅花壬寅年怎么读梦畅闹钟局中局2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服装店营业执照起名大全新武则天外传姓苏的男孩起名古风2020年属猪起名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点石阅读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