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1912-1949)
军阀
中华民国史

民国时期中国最多总共有多少个军阀啊?

关注者
203
被浏览
327,412

20 个回答

军阀是指由自成派系的军人组成军事集团,他们通过军事手段割据一方,并实际控制其割据地的行政、司法、教育、税务等政府事物,名义上,军阀服从国家政府,但实际上根本无视国家中央政府的存在,只服从于其军事首领,与国家中央政府各行其政甚至分庭抗礼。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军阀或是军阀混战,如汉末三国、南北朝、隋末唐初、残唐五代、元末明初、明末清初,而民国短短三十八年的时间,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时期。

大至数省乃至直接控制中央政府,小至一县乃至数镇,你方唱罢我出场,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肆意暴政,祸乱神州数十载。

这些数量众多,有多少个不好说,主要按北洋军阀和新军阀两个时期列举主要力量(图片来源均为网络收集):

一、北洋军阀时期

北洋军阀的诞生,最早孕育于李鸿章的淮军。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奠定了北洋军阀的基本框架。1928年东北易帜,则标志着北洋军阀的衰亡。

袁世凯称帝失败身亡后,无人具有足够威望和能力统领全部北洋军队及政权,各大出身于北洋新军的军头以所帅军队为主要力量抢夺地盘建立势力范围。虽然名义上接受位于北京的中央政府的命令,但实际上各自格局,并抢夺、控制位于北京的中央政府政权,故这一时期称为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北洋军阀的特点是封建所有制的人身依附为属性,经济上依靠外国列强和大地主。

军阀割据 图侵删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图侵删

因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是北洋军阀嫡系分支,袁世凯死后,迅速夺得北京政权。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卢永祥等。

皖系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在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兴盛,亦最早衰败。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一败涂地,一蹶不振。1924年,皖系最后的军阀卢永祥为新直系齐燮元、孙传芳等击败,皖系势力从此在政治与军事方面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直系军阀

吴佩孚 图侵删

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今河北省),故称为“直系”,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著名艺术家冯巩曾祖父)、曹锟、吴佩孚等。

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继其首领之位,之前的直系称为旧直系,之后的成为新直系。新直系军阀以吴佩孚最为有名,所辖实力又称洛派;曹琨所属势力为津、保二派。新直系核心人员有冯玉祥、王承斌、齐燮元(后为汉奸)、萧耀南、孙传芳等。其中,冯玉祥所属势力即后来的西北军。

直系军阀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和西北等地。1926北伐战争中,吴佩孚孙传芳被北伐军击败,直系到此消亡,大部分在北伐战争中被收编或遣散。

奉系军阀

张作霖 图侵删

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今辽宁省)故称奉系。奉系并非北洋军阀嫡系,其出身为清末招安组成的奉天巡防营。

奉系军阀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主要将领分两派,旧派包括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马占山等;新派以张学良为首,又分为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的士官派和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的陆大派。此外,著名的“狗肉将军”张宗昌于1921年投靠奉系,属于奉系旁支。

张学良 图侵删

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果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标志着北洋军阀时代的结束。

其他派系

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虞我诈,争斗不已,甚至于民国海军也曾割据福建部分地区。

民国海军司令程璧光 图侵删

有鉴于这批军阀大都于北洋政府对立或苟存于南京政府时期,相关介绍全部在下文。

二、新军阀时期

东北易帜标志着中国名义上的统一,但军阀实力一直存在,包括北洋时期的一些杂系力量,一直延续到1949贯穿1911~1949整个时期。因占据中央名义的北洋军阀倒台。这段时期称为新军阀时期。

相比于北洋政府的旧军阀时期,新军阀时期有了为形式上更为统一的中央政府,经济基础由传统列强和大地主转换为大买办和大地主阶级。同时,利益纠葛更为复杂,冲突战争战争更为激烈,其程度远超北洋军阀时期。

新军阀割据 图侵删

滇系军阀

1907年9月创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可以看做滇系军阀的根基。主要代表人物有:蔡锷、唐继尧李烈钧、龙云、顾品珍等。

蔡锷 图侵删

辛亥革命爆发后,蔡锷将军出任云南督军,创立滇系军阀雏形,后由唐继尧继任督军。随着蔡锷逝世,唐继尧全面掌握滇军,并利用护国战争、护法运动,不断派兵进占贵州、四川等省,辖镇滇、黔两省,后向四川扩张。

唐继尧 图侵删

1927年2月6日,滇系内部发生政变,龙云与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联合起兵逼唐下台,发动“二六”政变,推翻了唐继尧14年的统治,唐继尧下台旋即病死,旧滇系军阀消亡。

龙云 图侵删

随即,龙云成为滇系军阀首领,形成新滇系军阀。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于1945年10月3日,派出杜聿明昆明发动“十·三”政变,下令免去龙云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云南省政府主席由卢汉续任,后龙云出逃香港,滇系军阀退出历史。

粤系军阀

粤系军阀政治上大都亲孙中山,代表人物有陈炯明、许崇智、张发奎、李济深、陈济棠等。粤阀最早是由孙中山1917年7月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时组建。之前,广东为滇、桂系军阀和受北京北洋政府支持的本地势力角逐,并无统一的粤军。

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扩编为2个军3个师共15个旅,陈炯明、许崇智分任军长。1922 年6月,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后,粤军分裂为两派。

陈炯明 图侵删

陈炯明叛军在国民政府两次东征战争中被消灭;许崇智等部被编为建国粤军,成为广东革命政府的可靠武力,后随着北伐战争的开展,大都编入北伐军,由李济深任军长的北伐第4军为建国粤军主力改编。

许崇智 图侵删

后蒋介石联合李济深排挤许崇智,许崇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麾下部分武装力量后来演变成为中央军嫡系部队。

陈济棠 图侵删

宁汉分裂后,李济深被扣南京,陈济棠取得了粤军兵权。1936年,陈济棠反蒋失败,余汉谋主政粤军,并在抗战初期,将粤军编成第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军和八十三军,抗战后期增编暂二军。抗战后的粤军由于长期渗透其实只能算作半中央半地方军了。

桂系军阀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政集团。按代表人物来分,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

陆荣廷 图侵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广西提督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后逐步建立起军阀统治体系,即旧桂系军阀。旧桂系通过参与护国战争,控制两广地区。1921年,两广战争爆发,陆荣廷战败,旧桂系衰落。1924年,旧桂系陆荣廷和其原部下沈鸿英发生激战,李宗仁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讨贼联军”,趁机起兵,并于1925年彻底消灭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的势力,统一广西。

李宗仁白崇禧 图侵删

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以区别于陆荣廷的“旧桂系”。桂系军阀在新军阀时期异常活跃,参与过多次重大历史活动,如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势力最远达安徽、河南、河北。随着大陆全境的解放,桂系军阀退出历史舞台。

湘系军阀

湘系军阀可追溯到曾国藩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谭延闿、程潜、赵恒惕、唐生智、何健。湘系军阀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将领和军队多依附中央政府,和粤系军阀一样,具有半中央化的特点。

辛亥革命爆发后,以湖南督军谭延闿为首的革命党人迅速响应,构成了湘系军阀基础。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谭延闿下野,汤芗铭被袁世凯任命为湖南查办使、都督、民政长,成为湘系军阀首领。

程潜 图侵删

袁世凯称帝,程潜起兵反抗驱走汤芗铭,后因与谭延闿之争,再被迫离职,后湖南为皖系军阀张敬尧占据。驱张运动后,谭延闿部下赵恒惕与谭延闿矛盾激化,驱逐谭延闿。后谭延闿返湘,爆发谭赵战争,赵恒惕部下唐生智在湘南训练部队,扩充实力,逐步脱离了赵恒惕的控制,逐步代替赵恒惕,并在北伐战争中成为湘系军阀首领。

宁汉战争中,唐生智战败下野,部下何健投靠新桂系,后又拥蒋反桂,成为湘系军阀首领。何健是策划“马日事变”的元凶,七七事变后,以何健为首的湘系军阀被蒋介石夺权兼并,何健闭门家中,终日念佛。

川系军阀

1918年,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摄行四川军民两政的熊克武,决定按各军驻防地区,划拨地方税款,由各军自行向各县征收局提用,作为粮饷之需。四川军阀防区制由此形成。因各军驻防日久,不仅在防区内提取粮饷,还干预政事,委任官吏,预征赋税,致使各防区成了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统称四川军阀

刘湘 图侵删

四川各派军阀在经过一系列醒风血雨的吞并混战后,渐渐形成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湘、刘文辉、刘成勋、赖心辉、刘存厚等几个军阀巨头。1935年春,蒋介石派遣行营“参谋团” 和上官云相等部中央军入川,督导川军围剿红军;还任命刘湘为四川省主席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授权他撤销军阀防区。刘湘于是发出一系列通告,限令各军把防区内的军、政、财、文大权交给省政府,并裁军整编,这才结束了防区制度,统一了四川军政,归隶南京政府。川军在抗日战争中为全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文辉 图侵删

1945年,第二次国内GM战争爆发,川军各部受制于蒋公公中央军,有些部队还被拉到前线,成为蒋家王朝的炮灰。至此,川军除刘文辉集团外,多数被蒋军消耗与渗透,其势大弱。大陆解放前夕,四川各派系军阀首脑人物纷纷率部起义,或编为解放军军序列,或遣送解散,到此,为祸四川军阀派系斗争史,最终结束。

晋绥军阀

晋绥军,又称晋军、阎军,主要活动在山西、绥远以及华北地区,核心割据地区为山西,其次绥远,故称晋绥军。萌芽于辛亥革命,发轫北洋时期,至蒋冯阎中原大战达到顶峰。其活动时期从民国初北洋军阀时期一直到解放前。代表人物为阎锡山、傅作义、徐永昌、商震等。

中原大战失利后,晋绥军阀实力、地位大幅度下降,但仍然保持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直至1949年土崩瓦解。晋绥军是民国期间生存时间最长、实力最为雄厚的地方军阀军之一,一度占有晋绥冀察四省区和平津等北方六省区市,在三十八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阎锡山 图侵删

晋绥军阀的核心人物是阎锡山,清末组建山西新军时出任教练官与标统,暗中夺取军权。辛亥革命爆发后,出任山西都督、督军,连续驱赶两任省长,夺取山西政权。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左右横跳,扩大势力范围,最终将绥远划为势力范围,晋军改称晋绥军,先后以国民革命军北方军、太远绥靖公署、第三集团军、第二战区等名义存在。1949晋绥军在山西的最后一个据点大同投降,阎锡山所部灰飞烟灭。

傅作义 图侵删

在新军阀时期,晋绥军因蒋介石政治手段,先后分离出商震、傅作义等部。1949年1月,傅作义将军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余部逐步改编,所部消亡。

西北军

历史上有两个西北军,一个是冯玉祥国民军;一个是杨虎城的17路军。

冯玉祥 图侵删

冯玉祥的西北军泛指清末民初在中国西北地区发迹的军阀,其得名于西北边防军,有的资料因其以冯玉祥为领袖,称其为冯系军阀。主要将领有宋哲元、张自忠吉鸿昌、韩复榘、石友三(后为汉奸)、孙殿英等。

该系武装力量是最早北京政变后,从北洋政府直系军阀部队中分化出来组建的国民军,最早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为首,后俱归冯玉祥统领,政治上亲孙中山,

北伐胜利后,西北军参与中原大战,被晋绥军背刺后战败。其后,被分化瓦解为各自为政的独立小军阀并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逐步消亡。

杨虎城 图侵删

杨虎城所部17路军虽然不属于冯玉祥嫡系,但也是由西北边防军发展而来,并一度在冯系军阀体系类,故也被称作西北军,有时候为做区别,称为小西北军。杨虎城是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并在胡国战争、护法运动、中原大战后逐步壮大,直至主政陕西。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辞去17路军一应职务,1937年第17路军编为陆军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第17路军的番号也相应被撤销。


黔系军阀

黔系军阀也是西南军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由于贵州贫瘠、弱小,经济基础薄弱,黔系军阀在其形式和发展过程中,常常要依附滇系军阀等大势力,在对外发展过程中,矛头常指向四川、湖南等较富庶地区进行劫掠。

王家烈 图侵删

黔系军阀以刘显世为首,有袁祖铭、周西成、王家烈等人,其主要势力范围在贵州。1935年2月,被长距离行军的一支军队在遵义地区击败,此后被蒋公公直接收编,黔系军阀作为独立力量就此消失。

马家军

马家军,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名称,合称为“西北三马”,即青海马步芳(青马),宁夏马鸿逵(宁马),甘肃马鸿宾(甘马)。

马步芳 马鸿逵 马鸿宾 图侵删

马家军最早可追溯于清末爆发的同治回乱,清末民初的混战中崭露头角。他们曾经出身同盟会,后又依附冯玉祥,无论在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时期均操持自治,经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

他们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逐步分隔西北统治范围,全盛时期,他们均各自拥有数万以骑兵为主要作战力量的军队。1949年,三马被消灭,马鸿宾投诚,马步芳、马鸿逵逃往台湾,肆虐西北多年的马家军消亡。

新疆军阀

新疆军阀按统治者顺序分为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三个时期。最早由清末督军杨增新统领,杨增新被刺身亡后,金树仁接管,因统治暴虐。盛世才趁机夺权。盛世才主政新疆期间,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曾经与国民政府的政策背道而驰,实行亲苏政策。后因政治诉求,翻脸投靠蒋公公。

盛世才 图侵删

最终于1944年9月11日,结束了在新疆苦心经营了11年5个月的军阀统治。统治期间,盛世才言而无信,暴虐无度,曾屠杀东北义勇军。




编辑于 2022-08-30 16:14

要想理清军阀混战这事得先从太平天国那阵开始说

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清朝发现我这八旗兵丁跟绿营兵总不打仗已经失去战斗力了根本打不过太平天国

怎么办

朝廷想出来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把还能打的绿营兵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则动员各地官员地主就地发动武装搞团练大有让长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意味

于是丁忧回家的兵部右侍郎曾国藩就在这种形势下接到了朝廷的诏书曾国藩表示我也不是谦虚我一个兵部的侍郎怎么忽然就要开始搞团练了呢朝廷表示大家已经研究决定了你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不过团练归团练但这粮饷朝廷可是不管的——依朝廷这想法你们团练都是地方武装保的是地方平安那地方上难道不该交点保护费么因此团练的粮饷基本都是要靠拉队伍的人自己筹集的不过好处也在这里既然你自带干粮保卫大清那我大清朝廷也自然就不会管你这队伍能拉多大了

于是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曾国藩开始了他的工作

曾国藩拉队伍的方法很简单自己拉出来一批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分头招兵你能招来多少人你就管多少人你的人要是全打完了那你也别干了

大家表示知道了于是回去分头从自家亲戚朋友故交好友开始发展下线

就跟传销似的

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弃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弃挑选勇丁由什长挑选——湘军记
从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将卒亲睦各护其长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湘军志

由于曾国藩是湖南人他的亲戚朋友自然大多也是湖南人这么搞下去的结果就是他拉起来的这支队伍里基本都是湖南人所以人称湘军

这样搞起来的结果是军队完全变成了个人的私军但好处是全军上下意志统一曾国藩指挥起来如臂使指不过既然这些士兵都是临时招募来的那战斗力自然还有些堪忧于是早期的湘军跟太平天国一开仗经常是被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曾国藩这个人不信邪他表示不就是被揍了么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咱们再来

于是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打下去大家惊讶地发现湘军竟然从一支标准的弱鸡部队变成了一支劲旅了

朝廷对此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放心

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间里一呼撅起从之者万众人恐非国家福也——庸庵文编

朝廷对湘军这种后娘养的孩子自然是一百个看不上眼的而朝廷自己亲生的队伍则是集结了全国绿营精锐搞出来的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可这些亲生的队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干什么都行就打仗不行

拿获贼匪汤百川一名搜出黄白绫逆书四封至逆书内有官兵不足为虑之语批阅之下愤与愧并——太平天国散佚文献勾沉史

结果偏偏太平天国下手太黑直接把江南大营跟江北大营给拆了这下朝廷最后一点直属部队也没了结果湘军成了大清朝廷最后的救命稻草编制一再扩大而湘军也确实给力一心想建功立业的曾国藩带着人打了一个又一个硬仗最后硬是打破了天京城灭掉了太平天国曾国藩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从兵部侍郎一直升到了太子太保一等侯手下坐拥数十万湘军直接掌控住了东南命脉

于是朝廷开始慌了

朝廷一琢磨你这湘军上下都只听你曾国藩一个人的不是个事啊现在长毛太平天国打得也差不多了你要是哪天想不开振臂一呼驱逐鞑虏复我中原可没人拦得住你了

可以说在公元 1863 年的时候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是由曾国藩所决定的

然而曾国藩却表示我从小的志向就是做一个大大的忠臣好吗造反造什么反小心功高震主卸磨杀驴才是正经的这样吧现在仗也打得差不多了皇上咱们把湘军裁了吧

朝廷对这事当然是喜出望外然而有一个人对此表示了反对

这个人姓李名鸿章字子黻

李鸿章原本是曾国藩的幕僚很受曾国藩器重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李鸿章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李鸿章的手下也有一支队伍名为淮军

淮军的建立还得上溯到江南大营被太平天国彻底打崩那会江南大营的崩溃使得整个江南都处于天国的兵锋之下广大地主老财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纷纷奔向上海企图寻求庇护可问题在于光到上海没有兵也没有用啊于是大家最后求到了曾国藩头上表示咱们这别的没有就钱多您派支队伍过来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花钱买平安成不

曾国藩表示我很感兴趣那会湘军正缺钱缺得厉害可派谁去却成了个问题几经周折李鸿章接下了这个差事他仿照湘军的建制从安徽江淮一带拉了一支队伍因此这支队伍就叫作淮军

淮军的基本建制跟湘军差不多然而既然是保卫上海那淮军就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了更多的洋玩意所以淮军打诞生之日起就比湘军更现代化

阵法用泰西……鸣角出令皆夷语——湘军志·卷十

李鸿章觉得咱们这都是靠军队起家的说裁军就裁军以后朝廷有点别的心思怎么办最关键的是眼下这大清不太平四处刀兵不断咱们完全可以留着队伍四处平叛嘛

迨粤匪捻匪回匪之祸藉楚勇淮勇之力以平之——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八十一叙团练大臣

于是两个人一个主动裁军想功成身退做万世忠臣之表率而另外一个则选择了握紧手中的枪杆子去做一个权臣而由于李鸿章对西洋的军事技术与思想十分推崇他掌权之后自然开始推动各种洋务运动其中就包括仿照西方军事学校建立的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

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北洋武备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军事院校培养出了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军事将领比如说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王世珍等等等等

然而有一个人 他并非出自北洋武备学堂却成了李鸿章之后正儿八经的北洋军阀第一任扛把子

他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廷号容庵河北项城人年轻时的学习成绩……比较一般乡试参加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名落孙山

袁世凯怒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子学习不行去从军行不行

那必须行啊

袁世凯的叔祖名叫袁甲三乃是淮军将领而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为袁保庆没有孩子所以袁保中就把自己的亲儿子袁世凯过继给了袁保庆与当时的淮军猛将李鸿章的心腹爱将吴长庆乃是拜把子兄弟所以袁世凯很轻松地就到了吴长庆门下做了一名幕僚

1882 年朝鲜爆发内乱吴长庆被李鸿章派到朝鲜去控制局面——袁世凯自然相伴左右结果到了朝鲜之后袁世凯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不仅轻松的帮吴长庆搞定了朝鲜的内乱还针锋相对的顶住了日本人的压力

这下袁世凯可出了名——日本人原本以为可以借这个机会控制朝鲜然而却被袁世凯搅了局日本政府向大清国提出严正抗议表示我们友邦人士莫名惊诧必须严惩袁世凯

大家一看我去这袁世凯可以啊年轻有为啊李鸿章立马拍板这样吧我看你智勇双全干脆就由你长驻朝鲜替朝廷掌控局面吧

查有分省补用同知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吴长庆带兵东渡久驻王京壬午甲申两次定乱情形最为熟悉朝鲜新旧党人咸相敬重……似宜优其事权作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李鸿章全集·奏稿·卷五十五

一步登天

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袁世凯一下子成了清朝的三品大员朝鲜的太上皇此后他在朝鲜一直待到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的结果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大清的海陆军队被日本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全国上下为之震惊大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将矛头对准了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认为这些部队也已经彻底完犊子了咱们大清要想重新振作必须搞军事改革而且必须从根子上改建立新式陆军

淮军骄悍疲惰军机松弛每战必溃万不可用——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三十

现欲讲求自强之道固必首重练兵而欲迅期兵力之强尤必更革旧制——容庵弟子记·卷二

而外国人对这一切自然是喜闻乐见的洋大人们纷纷表示练兵好事啊这样我们帮你筹划咱们要练就练支顶尖强军

朝廷表示此言甚合我意不过咱们要怎么练这个顶尖强军呢

洋大人们表示这事好办你们批钱批枪批资源然后我们洋教官统领队伍保管给你练的一等一的能打至于数量嘛就先来个十万人练练看咯

滚吧您内……

李鸿章等人表示你怕不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十万人的新式陆军要多少钱你知道么然后这队伍还得请洋教官到时候再有点事那是我大清说了算还是你们说了算所以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先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就是由李鸿章的嫡系胡燏棻亲自主抓在马厂搞了三个营的 定武军全套照搬西洋军队体系作为先头试点

然而练兵并非一日之功——就算是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biu 的一下定武军就能速成三个营恐怕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所以朝廷除此之外还把一直在西北平定战乱的甘军调到了北京附近又从淮军里捡着能打的部队拉出来了三十个营改用西洋军制进行训练是为武毅军武毅军定武军与甘军共同拱卫京师号称北洋三军

不过虽然号称北洋三军这里面只有定武军是完全按照西洋军事思想建立起来的而武器装备兵源训练等自然也远较其他两军更好练了一阵子之后朝廷觉得这个新军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于是拍板进一步扩大规模然而马厂是个小地方扩军之后营房自然捉襟见肘于是请示朝廷之后这支试点部队移军小站开始了新一轮扩充人马

人马可以扩充但胡燏棻这个军事主官却有点干不动了——他本来是个文职当初因为倡议练兵喊得很凶又是淮军嫡系所以被选中组建新军而现在队伍规模一再扩大他开始觉得自己力有不逮了而此时李鸿章也因为签了马关条约而被千夫所指朝里的风向一下子大变因此胡燏棻很快就被调走去修铁路去了

那么找谁来接替胡燏棻的位置来练新军呢

大家表示这当然得找个懂用兵年富力强对朝廷忠贞不二的人啦

那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人才呢

袁世凯啊

袁世凯在朝鲜这些年可不是白待的他利用职务之便搞到了海量的金银回国之后又敏锐的嗅出了朝中的风向变化于是十分机智的打通了西太后身边大红人李莲英的关节跟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臣荣禄搭上了线

正在侘傺无聊之候忽遇契友阮君斗瞻愿作曹邱生劝弟投其居停李总管门下得其承介晋谒直督荣中堂——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

溜须拍马钻营投机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袁世凯也确实下了大力气来营造自己军事达人的形象他不仅频繁上书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还自掏腰包把这些东西印刷成册向朝中大臣分发于是一来二去朝廷里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袁世凯精通军事年富力强早年在朝鲜曾建功立业还帮朝鲜政府练过新军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妙的是由于甲午开战前袁世凯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溜回了国内这战败的大锅也完全扣不到他头上而李鸿章失势在即作为他之前看好的英才袁世凯自然也得到了李鸿章的大力推荐

于是朝中上下谈起下一任接管新军的人选时大家的口吻竟然出奇的一致无论是洋务派还是保守派无论是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大臣无论是中央官员还是封疆大吏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一个名字袁世凯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 1895 年这年袁世凯 37 岁

小站练兵开始了

袁世凯接手定武军时定武军已经有了十个营的编制总人数逼近五千而袁世凯到任后进一步扩充军备又招了两千多人并将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整个军队完全按照德国陆军体制进行建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一应俱全装备精良

更重要的是袁世凯在军队建设上花了大力气

他从北洋武备学堂历年的优秀学员中挑选精锐依为骨干同时又网络了一票在甲午战争后失势的将领跟他早就熟悉的淮军将领这样一来表面上看新建陆军里的大小军官要么精通军事科学要么久经战阵都是一时之选而实际上这些人几乎个个都跟袁世凯私交深厚甚至是对他感恩戴德

军官靠市恩收买那大头兵怎么办

好办洗脑啊

一方面袁世凯强化军纪严明号令而另一方面他以身作则亲自为官兵发饷力图杜绝各种克扣军饷吃空饷的不良习气最重要的是他特别重视官兵的思想建设每天都向官兵灌输各种儒家礼教思想——袁大人对咱们这么好咱们得知足啊得懂得报恩啊

大家觉得好有道理

于是有人指出光口头报恩怎么能行咱们还得把报恩这事制度化常态化干脆……给袁大人修个长生禄位早晚磕头得了

于是在有心人的撺掇下新建陆军上下迅速地成为了袁世凯的忠实走狗而袁世凯对此十分欣慰之余也不遗余力的操练人马四处活动尝试着去获取更大的权力

当时西太后跟光绪帝之间的冲突已经是愈演愈烈了而甲午战败之后国内的维新呼声也越来越高袁世凯自然不肯错过这个投机机会因此他一方面跟荣禄这些人维持关系另一方面也跟维新派开始了密切的接触——康有为那份著名的万言书就是通过袁世凯的渠道递上去的

然而这次袁世凯玩砸了

保守派表示你这手里捏着新军还跟维新派接触密切又是一起集会又是掏钱赞助的你想干嘛

津门官绅啧有烦言谓袁君办事操切嗜杀擅权不受北洋大臣节制——梦蕉亭杂记·卷二

朝廷很快就有了动作当初极力推荐袁世凯的荣禄被派来查办案件两人见面后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荣禄从袁世凯这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以至于他回京之后盛赞袁世凯练兵不遗余力乃是我大清不可多得的骨干啊

然而这次袁世凯虽然勉强蒙混过关了可随着光绪与慈禧之间冲突的逐渐加剧他也不得不终止自己这种两面下注的行为了

1898 年 9 月 4 日光绪下旨罢免反对变法的礼部官员一周后光绪宣袁世凯觐见开始封官许愿

袁世凯表示谢主隆恩

荣禄则找到袁世凯表示你心里有点数啊赶紧回去好好待着——什么皇上找你你不方便请辞那什么英俄最近开战在即你就说你得回去准备防务

袁世凯表示下官谨遵教诲

光绪再次召见袁世凯表示你甭听荣禄废话以后你俩各管各的你听我指挥就好

袁世凯表示愿为皇帝效死

袁世凯十分清楚光绪手里几乎无牌可打但对慈禧与荣禄而言他们手中的牌可就太多了——要知道北洋三军中的其他两军可还牢牢地捏在荣禄手里呢眼下这北京周边十万大军云集你新建陆军再能打也不过区区七千多人

七千打十万为了光绪皇帝冒这个险值么

袁世凯觉得可能不太值所以还是不要冒这个险的比较好——然而他也不打算站到慈禧那边去皇帝毕竟还是皇帝万一以后东山再起呢自己还要不要过日子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次政变中保存实力两边讨好

然而天不遂人愿戊戌政变最关键的时刻谭嗣同带着光绪皇帝的密诏找到了袁世凯——我们现在需要袁爱卿你领兵进京干掉荣禄匡扶大清你来不来

袁世凯表示那我必须去啊你等着我回头领兵就去进京救驾

谭嗣同开开心心地走了然而一转头袁世凯就把他给卖了我检举我揭发他们……他们要造反

实在是没办法了那边慈禧命令严查维新派这边你让我领兵进京这回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继续装傻了袁世凯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站到了光绪皇帝的对面

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了然而袁世凯却又一次升了官——慈禧表示袁爱卿政治立场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所以要重赏这样吧先给你的新建陆军增兵两千然后你跟着荣禄一起好好干吧

而此时的荣禄由于协助老佛爷镇压反清分子有功已经是总揽大清朝政的超级权臣了他充分地意识到了在政变过程中枪杆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他果断决定将什么甘军新建陆军都整合起来编成武卫军将军权重新整合到中央手里

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在这次改编中被编为了武卫右军而甘军被编为了武卫后军武毅军被编为武卫前军武卫中军则是由八旗兵丁组成的亲卫军由荣禄亲自统率至于武卫左军则是当年曾跟僧格林沁并肩战斗过的大清朝巴图鲁宋庆老爷子所率的毅军

荣禄成立武卫军本来是想逐渐收回军权同时改革军制把整个武卫军都改造成新建陆军一样的劲旅然而除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以外其他几支部队不是历史包袱太重就是主官年事已高无心军事所以搞来搞去新建陆军竟然依就是这些部队里最出挑的一个而袁世凯在朝鲜掌权多年不仅搜刮了无数金银财宝可供他与朝中要员结交更使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要想在朝中站稳脚跟也少不了挟洋自重的道理因此他从小站练兵开始就一再举行各种阅兵活动广邀朝中权贵及各国武官前来观看操演如此一来二去就连洋人也知道了大清国有个鼎鼎大名的将领叫袁世凯所带的部队乃是大清朝一等一的强军这事

按照西方标准袁世凯的部队是大清国唯一装备齐全的军队——英国海军少将贝思福

1899 年山东义和团起事袁世凯又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

洋大人表示你们大清朝现在的山东巡抚剿匪不利嘛这样你们那有个袁世凯带兵那是 very 的 good你们赶紧把他派过来剿匪

于是朝廷下旨调袁世凯带本部赴山东剿匪

效果怎么样

对洋大人来说效果那真是一级棒

敝国人民在山东境内犹能始终保护毫无危险实为感佩以故敝国军队绝不赴境剿办毋庸系忘——1900 年万国公报载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致袁世凯的电报

对山东人来说太惨了

自四五月来山东袁中丞所杀匪不下四千人从未有宣布赦免的属下各官捕获到团匪禀报询问是否须押解到济南候审中丞则一律命令就地正法毋庸送来其部将奉命前往剿匪者中丞全叮嘱凡是团匪尽数杀掉——义和团史料
所焚烧枪毙者虽不计其数至尸骸遍野堆积犹存——山东义和团档案

然而山东的义和团虽然被袁世凯控制住了京津地区的义和团却闹得越来越厉害了终于1900 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西太后仓皇西狩而袁世凯也再一次走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

武卫军被打了个落花流水慈禧表示袁世凯呢不是说袁世凯的队伍最厉害吗赶紧叫他来救驾

还是不救对袁世凯而言这并不是个问题

袁世凯表示我特别特别的想回京救驾——然而我走了山东怎么办这样吧我先匀三千人回京

总比没有强那就先来三千吧

袁世凯表示三千人已经给您准备好了不过我这还得再给他们训练一下您再支撑……哎……您怎么撑不住了老佛爷您怎么跑了……

现北京势日危殆……而大司马大将军荣中堂之后军提督袁世凯手握五千重兵以袅架之性怀狡险之心……故其举动多与政府背驰见者咸骇其怀抱异志纷传其将欲谋反云 —— 清议报·义和团滋事续志

袁世凯为什么死活不出兵呢

原因很简单由于当时义和团早已将北京附近地区的电报线路破坏殆尽因此中央跟各地的电报联络大多是通过山东来进行转发的所以袁世凯一下子就获得了第一手的资讯他当然知道东南各省已经开始商议互保的事宜而缺少了东南各省的支持中央是绝对没有能力打一场持久战的

不过对袁世凯来讲慈禧的出逃却给他提供了一个左右逢源的机会他一方面不断派人给慈禧送钱送物嘘寒问暖一方面则努力镇压地面确保洋大人的安危跟洋人之间打得火热而另一方面由于山东成了联结东南各省与中央之间的情报枢纽袁世凯忽然间就成了可以跟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相提并论的重要人物在各地总督之间的声望是噌噌地涨了起来

南北枢纽实惟山东……自洋兵入京两宫西狩京官南下者至德州则拳匪绝迹宾至如归东南各省文报皆由山东转递督抚请办祸首皆惟马首是瞻自是风采闻于中外——心太平室集

庚子事变终于结束了

而袁世凯也终于刷够了好感度慈禧感激他因为他在自己仓皇出逃的时候提供了源源不绝的银子洋人感激他因为他在整个北方动荡不安的时候保护了他们的安危甚至就连山东人都开始感激他了因为他让山东免受了刀兵之灾——袁世凯又一次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许

所有避难西人自山东南来者皆言袁中丞乃吾救主——综论拳匪滋事庸臣误国西兵入京事

袁世凯可以称为一位促进德国事业之人——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最妙的是直属中央的武卫军里除了袁世凯的部队以外全都被打得土崩瓦解了这意味着袁世凯和他的武卫右军瞬间坐大成了拱卫京师的决定性力量

1901 年 11 月 7 日

大清最后的裱糊匠李鸿章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而同日袁世凯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接过了李鸿章的政治遗产成了未来十几年里搅动中国风云的那个人

袁世凯上任之后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现在虽然大权在握自己手中的新建陆军也逐渐羽翼丰满但却依然没法保证自己对京津地区的绝对掌控——之前的武卫军就是例子一旦慈禧他们意识到京津空虚那么他们很可能先从其他地区调集人马先来充实京津地区的防卫力量

这还怎么掌权呢

所以袁世凯双管齐下一方面他大肆宣扬旧军的不堪一击——看见没十来万人在洋人面前土崩瓦解了——以推行他的募练新军章程另一方面借口自己百忙无暇成立了一个军政司来专门整合直隶地区的武装力量而这个军政司下设三个处分别是兵备处参谋处跟教练处这三个处的长官分别是谁呢

兵备处总办刘永庆后由原新建陆军督操营务处会办兼讲武堂总教习王士珍接任

参谋处总办段祺瑞原新建陆军炮兵队统带兼随营学堂监督

教练处总办冯国璋原新建陆军督练营务处总办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这三个人后来人送绰号北洋三杰其中王士珍魄力不足往往时隐时现故作神秘因此大家取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意称其为北洋之龙段祺瑞脾气火爆刚愎自用气势如虎因此也被称为北洋之虎而冯国璋忠心耿耿更兼擅长见风使舵因此被称为北洋之犬

不过假如说段祺瑞这些人是袁世凯的五虎将那么还有一个人则可以称得上是他的诸葛孔明——这就是袁世凯发迹前认识的铁哥们徐世昌

徐世昌早年在准宁县做小吏时跟尚未发迹的袁世凯相识两人一见如故袁世凯自掏腰包资助徐世昌进京赶考——事后证明这笔投资十分划算因为徐世昌中了进士之后去了翰林院在袁世凯从朝鲜回来之后将其引荐给了诸位朝廷大佬之后袁世凯开始小站练兵特意讨来徐世昌作为自己的参谋军务兼营务处总办徐世昌在整个北洋军阀体系内起到了黏合剂与智囊的作用甚是被袁世凯所倚重

在这些人的努力之下整个北洋军被搞得是风生水起而朝廷一看你这搞得很可以嘛咱们能不能把你这先进经验推广到各省去啊

袁世凯表示可以啊

然而推广了一圈效果十分有限朝廷表示这不行啊眼瞅着日本跟俄国在东北这边整天搞来搞去的说不定哪天就打起来了咱们这新军再练不成就完犊子了——这样吧索性按照军政司的体系搞个练兵处把全国的新兵训练统一搞起来大干快上练他几十万强军

这下好了袁世凯的北洋体系一下子掌控住了全国的练兵大权更要命的是他们终于可以用全国的财力来建设北洋军队了

藉清政府雷霆万钧之力吸全国之财以供北洋一区练兵之用——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

那这么搞来搞去最后北洋练成了多少人马呢

六个镇共计七万人——一镇就相当于一个师

1905 年 5 月北洋常备军第五镇第六镇正式编成

这年瑞士专利局职员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与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等一系列论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年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这年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峡上挂出了 Z 字旗高喊着皇国兴废只此一战赌赢了日本的国运

这年国际局势天翻地覆

而这年朝廷终于也有所震动意识到自己如果再不做点什么恐怕真的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那到底做点什么呢

在当时来讲最震撼人心的事情就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的巨大胜利了——这让大清上下彻底认识到咱们总被洋人欺负那并非咱们人种不行而妥妥的是制度问题啊你看同样是黄种人日本君主立宪以后先是把咱们给揍了现在又把老毛子给揍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立宪大法好啊就以咱大清的体量要是也能搞起君主立宪那还不三年大变样翻身农奴把歌唱

于是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清朝终于开始准备立宪了

袁世凯对立宪这事格外上心——要知道光绪皇帝可还没死呢眼瞅着慈禧虽然硬朗但这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要是哪天慈禧归了天光绪重掌大权还不得弄死自己啊不过要是立了宪那情况又不一样了到时候君主权力被限制自己起码能平安收场啊

然而袁世凯却忘记了一件事

立宪意味着改革

而改革则意味着利益冲突

朝廷官员——尤其是满族官员早就对袁世凯大权在握的情况有所不满了而这次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袁世凯又主持进行了官制改革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大家纷纷表示我们早就发现你袁世凯没安好心了你搞来搞去是不是要谋朝篡位是不是图谋不轨

欲举吏工四部之权一人袁世凯总摄群情骇异谓疑于帝制自为倚信至斯可谓古无今有——清朝续文献通考

对袁世凯的攻击是一波接着一波今天你把袁世凯比作年羹尧明天我就参他徇私枉法今天你说他在朝廷中安插心腹明天我就说他图谋不轨于是袁世凯不得不频频向朝廷表忠心——你不是说我权力太大了吗我放权这兼职的大臣我不干了你不是说军权都集中在我一人手里不合适吗我交一半的队伍出去成不成

很遗憾不行

在慈禧的刻意安排下袁世凯很快就被明升暗降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升为军机大臣然而这还不算完更倒霉的事情接踵而至1908 年 11 月 15 日慈禧老佛爷驾鹤归天了

顺便带走了光绪

这下袁世凯彻底倒了霉继承大统的宣统皇帝是个小屁孩朝政都由他爸爸摄政王载沣掌控而载沣是光绪的兄弟对袁世凯曾出卖光绪这事始终耿耿于怀

载沣表示我今天就是要弄死袁世凯给我兄弟报仇你们谁也别拦着我

大家表示这不合适吧政权交接还没稳固最近这段时间国内的革命党又有点多你是不是稳定稳定先别下手这么狠

载沣表示行不杀也行但是他一定得给我滚回家——啥你问我找什么借口那个那个那个他腿脚不好对~袁世凯他腿脚不好干不了了不信你让他走两步

于是叱咤风云一时的袁项城因为腿脚不利索被撵回了家

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夙承先朝屡加擢用朕御极后复予懋赏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宣统政纪

载沣觉得自己这次很稳——慈禧死时国内叫得上号的能人也都基本上死得差不多了——两江总督刘坤一死于 1902 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最后一位张之洞老先生死于 1909 年从理论上来讲把袁世凯撵回家之后朝廷里就再没有什么人会对我大清构成威胁了

至于革命党嘛那都是癣疥之疾无关痛痒

载沣的判断正确吗

对也不对

编辑于 2024-03-11 19:54

【多图】那就先让咱按时间节点摆摆,难免有所遗漏,仅供参考哈。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的全国形势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元旦至3月)

民国初立,北边的爱新觉罗家还没退下皇位,仍实际控制着直隶(河北)、河南、西北、东北及西藏大部分地区;不过由于受到“大蒙古国”独立的影响,原属黑龙江之呼伦贝尔地区实际在外蒙势力内;余下全国各省借革命东风已有不少势力林立,此处仅列出后来影响较大之地方势力:

山西省:阎锡山,属晋系。主政山西凡三十八年,铁王八中的最长寿铁王八。

阎锡山(1883—1960)


广西省:陆荣廷。“旧桂系”首领,1925年让位于“李白”二人为首的新桂系。

陆荣廷(1859—1928)

云南省:蔡锷。护国大将军,逝世后滇系又由唐继尧、龙云把持,为西南之重要军阀。

蔡锷(1882—1916)

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3月至1913年)

清帝逊位,袁世凯上台后又衍生出各路军阀,西藏地方亦属于自治状态,并多次侵扰川康。

辽宁省(奉天):张作霖,属奉系。人称“张大帅”,从奉天发家,一度扩张势力至关内,参加多次军阀混战并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任首领。

张作霖(1875—1928)

甘肃和宁夏:马安良、马福祥。马家军早期人物。

新疆省:杨增新。原为清朝的新疆督军,治理新疆十余载。

杨增新(1864—1928)


北洋政府时期(1913至1928)

这一时期,直皖两大军阀开始崛起,列出主要代表:

直系:冯国璋,民国副总统及代理大总统,早期直系首领。下野后兴办实业,临终前遗电全国各省长官:愿内外同心,化除轸域,和平统一,务底于成。

冯国璋(1859—1919)

曹锟。有名的“贿选总统”。

曹锟(1862—1938)

吴佩孚、孙传芳。直系后期首领,亦是国民革命军主要北伐对象,前者人称“玉帅”,后者称“笑面虎将军”。

吴佩孚(1874—1939)


孙传芳(1885—1935)

直系“长江三督”:

李纯。清末便跟随冯国璋,孙文“二次革命”时击败时任都督李烈钧夺取了对江西的控制权。护法战争时期主政江苏,与王占元(湖北)、陈光远(江西)阻止了段祺瑞的南征计划,从此三人被合称为“长江三督”,李纯则是核心人物。后来随着冯国璋的逝世与直系其余势力的抬头,此消彼长、李纯在直系内部愈来愈失势。直皖战争结束不久,李纯便在南京自杀。作为一名军人,李纯也是有名的房产大亨,是当时天津最大的房产主之一,同时也为南开大学捐赠过秀山堂,七七事变中毁于日军战火。

李纯(1867-1920)


王占元。湖北省的掌控者,冯国璋逝世后又力挺曹锟。由于他在湖北的苛政导致兵变,湘军赵恒惕联合李书城(同盟会元老,中共一大最初召开地点就在他家)发动倒王运动,迫使王占元下野。后在政坛影响力逐渐萎缩,晚年于天津兴办实业。

王占元(1861-1934)

陈光远。冯国璋的嫡系,冯任代理大总统期间主政江西。直皖战争后他在政界逐渐失势下野,转战商界。

陈光远(1873-1939)

皖系:段祺瑞。曾主政河南,因其原籍安徽,故所属势力得名皖系。亦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之实际掌控者(1916—1920),直至直皖战争中被直系军阀击败,退隐天津。有临终“八勿”遗言: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段祺瑞(1865—1936)

徐树铮。1919年曾率军进入外蒙古地区,以武力胁迫外蒙取消自治,改由中国直接统治。孙中山先生称其功可比傅介子、班超。

徐树铮(1880—1925)

卢永祥。直皖战争中皖系被打败后他向奉系靠拢,并于1921年发出联省自治之主张。主政浙江。

卢永祥(1867—1933)

皖系“四大金刚”:

靳云鹏。初期支持袁世凯,获任山东都督、“一等伯爵”。袁逝世后成为皖系段祺瑞手下,两度出任国务总理。其后赴天津兴办实业,不再涉足政坛。

靳云鹏(1877-1951)

徐树铮(同上)。

傅良佐。清末在东北任职,后在袁世凯麾下任各地军事职务。袁世凯死后投身段祺瑞,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讨伐有功而进入湖南,因为与旧桂系的陆荣廷产生争端而被迫退出。直皖战争中曾被直系逮捕,随着皖系军阀的失败,旋即被释放,自此他便退隐政界在天津安居,直至逝世。

傅良佐(1873-1924)

吴光新。日本留学归来后参加北洋陆军,袁世凯死后成为段祺瑞手下干将。直皖战争中被王占元击败、拘禁。1921年释放出来后又投靠早年参军所在的奉系。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垮台,段祺瑞重新成立临时政府(1924-1926),他就任陆军总长等职,继续追随段祺瑞,后在香港病逝。

吴光新(1881-1939)


以下是这一时期其他主要势力代表

马家军——宁夏马家军:马鸿宾。他与马步芳、马鸿逵合称“西北三马”。解放战争期间于宁夏中卫宣布“和平起义”,历任新中国政府要职。

马鸿宾(1884—1960)

马家军——青海马家军:马麒。

马麒(1869—1931)

滇系:唐继尧。早期追随蔡锷参与辛亥革命,任贵州都督;于二次革命中支持袁世凯政府,后因不满袁称帝改制而同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参与护国战争,后任云南督军兼任省长。曾于1921年被顾品珍驱逐,翌年回任。创办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之前身),提倡联省自治,坚持“反共”;1927年被以龙云为首的四镇守使兵谏而下野,结束了对云南的统治。

唐继尧(1883—1927)

龙云。号称“云南王”。

龙云(1884—1962)

黔系:刘显世。黔军首领,因属贵州兴义县人而属黔军兴义系首领。曾于1920年被王文华驱逐,直至1923年得滇系援助重归贵阳。

刘显世(1870—1927)

袁祖铭。黔军领导者,早年加入刘显世麾下;后于护国战争中参加由王文华领导的护国军同北洋政府军对抗,战争结束后他逐渐亲近北京政府与支持南方政府的王文华的矛盾日益加深,1920年,王文华发动“民九事变”,迫使贵州督军刘显世下台,翌年三月,袁派遣刺客暗杀了王文华,短暂夺取了贵州的统治权。

袁祖铭(1889—1927)

周西成。黔系桐梓系首领。因其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而亲近新桂系,而被亲蒋的滇系攻打,并于关岭附近战死。

周西成(1893—1929)

王家烈。黔军桐梓系首领,亦是最后一位黔系军阀。

王家烈(1893—1966)

奉系:张学良。张作霖之子,皇姑屯事件后执掌东北,并于1928年底宣布“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战争的胜利结束。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同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抗日,后被两蒋幽禁,重获自由后移居美国夏威夷。

张学良(1901—2001)

张宗昌。其最早于奉系军队中建立装甲列车部队,有中国装甲列车之父之称。他为人酷爱打“牌九”,因旧时北方黑话将“牌九”称为“吃狗肉”,故人称其为“狗肉将军”。主政山东。

张宗昌(1881—1932)

新桂系:李宗仁。曾任国民政府副总统及代总统。早年于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后又与白崇禧、黄绍竑合作,1925年打败了旧桂系沈鸿英部统一了广西,并继续支持国民革命。建国后经瑞士回归大陆。周总理评价其一生做过三件大好事:第一是北伐,第二是台儿庄大战,第三是回归祖国。

李宗仁(1891—1969)

国民军:前身为西北军,也曾包括了宁夏马家军之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改名“国民军”,得苏联支持,于北伐战争中响应国民政府。中原大战后瓦解。

冯玉祥。西北军领袖,民间称其为“倒戈将军”。

冯玉祥(1882—1948)

国民政府时期(1928年至1949年)

新疆省:金树仁。在杨增新主政新疆期间担任基层官员,1928年杨增新被人刺杀身亡后金树仁立即调动军队讨伐主犯樊耀南,并于同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疆省主席,直至1933年盛世才叛变上台为止。

金树仁(1879—1941)

盛世才。其于1933年至1944年主管新疆军政事务,人称“新疆王”。他在位时期的新疆脱离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并拒绝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而改挂“六角星旗”,密谋让新疆加入苏联。

盛世才(1897—1970)

马家军——青海马家军:马麟。伊斯兰教徒,马麒之弟。马麒死后接替青海事务。

马麟(1876—1945)

马步芳。马麒之子,素来与叔父马麟有矛盾,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后逼迫马麟下台,成为了青海地区的首领,听命于国民政府。解放战争后移居埃及,后因埃及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又入籍沙特。

马步芳(1903—1975)

马家军——宁夏马家军:马仲英。1931年于张掖成立“河西省行政委员会”,占据宁夏和甘肃西部地区,对抗马步芳。后来进入新疆同盛世才作战,引起苏联军队侵入新疆。在苏军强大的火力下马仲英败逃南疆,同时也消灭了当地“东突”分裂势力。

马仲英(1910—?)

马鸿逵。宁夏马家军首领,马福祥之子,人称“宁夏王”。

马鸿逵(1892—1970)

川军:前身为四川新军。内部派系复杂,军阀林立,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列出主要代表:

刘存厚。川军领导人之一,早期为滇军将领,呼应辛亥革命,后投入川军。二次革命期间支持袁世凯政府,攻打革命军熊克武;护国战争爆发后加入护国军;此后为了争夺四川的控制权而先后交战于滇系、黔系的军队,并取得胜利;护法运动中被熊克武击败而逃亡陕南,并实际统治了该地及四川达州地区。

刘存厚(1885—1960)

熊克武。川军领导人之一。护法运动中他驱逐了刘存厚之后开始扩张势力,引起其他川军将领不满并勾结滇系攻打熊克武,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他与陕南的刘存厚讲和,共同驱逐了四川的滇系军队,之后与刘存厚共同宣布“四川自治”,成为中立地区。

熊克武(1885—1970)

刘湘。川军领导人之一。1921年,为了争夺四川,他与熊克武交战,但败北下野;1923年,得到直系军阀吴佩孚支持,联合杨森共同打败了熊克武;之后杨森开始讨伐其他川军将领,企图统一四川,此时的刘湘已转投皖系,他联合黔军袁祖铭反击杨森,将其驱逐出四川;刘袁二人对立后,刘湘又同杨森讲和驱袁。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刘湘与刘文辉爆发“二刘之战”,刘湘打败了刘文辉巩固了自己在四川的统治。

刘湘(1890—1938)

杨森。川军将领。

杨森(1884—1977)

邓锡侯。川军将领。

邓锡侯(1889—1964)

田颂尧。川军将领。

田颂尧(1888—1975)

以下列出各省其余势力:(截至全面抗战)

西康省(川边):张毅、刘锐恒、陈遐龄、刘成勋、刘文辉(川军)。

陕西省:井岳秀(榆林地区)、陆建章、陈树藩、于右任(陕西靖国军)。

山东省:孙宝琦、张怀芝、张树元、郑士琦(皖系)、韩复榘、刘珍年(胶东地区)。

浙江省:朱瑞、吕公望、杨善德。

福建省:孙道仁、刘冠雄、李厚基(皖系)、王永泉。

河南省:张镇芳、田文烈、赵倜(宏威军)、刘镇华(镇嵩军)、胡景翼(靖国军)、王天纵(靖国军)、靳云鹗(河南保卫军)、米振标(毅军)。

湖北省:段芝贵。

湖南省:谭延闿、赵恒惕、唐生智、何键。

广东省:陈炯明、胡汉民、张发奎、陈济棠。

绥远:蔡成勋(直系)、傅作义。

江西省:马毓宝、李烈钧。

江苏省:庄蕴宽、程德全、张勋、齐燮元(直系)。

安徽省:柏文蔚、倪嗣冲(皖系)、王揖唐。

黑龙江省:毕桂芳;胜福、贵福(今呼伦贝尔地区)。

吉林省:孟恩远。

热河省:姜桂题(毅军)。

编辑于 2020-09-29 09:32

国民革命军成立之初就是一个大联盟的性质,而非一个统一的军系,鱼龙混杂,各类牛鬼蛇神齐聚,是人是鬼都有,国军从大的方面来讲,有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滇军、桂军、粤军、川军等之分。各军系追根溯源的话,有前清新军、有自建武装,甚至还有土匪、民团,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国军在北伐起家的时候只有8个军,所谓中央军只有委座亲领的第一军,经过蒋桂、蒋阎、蒋冯、中原大战几次新军阀混战,到抗战全面爆发之际,委座实力大增,麾下的中央军已有37个师,但是因为国军构成的复杂性,虽然委座已经击败了各大军阀,但是残存的杂牌军总数还是远高于中央军,如川军有23个师、10个独立旅,西北军有16个师、11个独立旅,晋军有11个师、26个旅。在错综复杂的时局下,出现了以委座为首、多个军阀为辅的局面。军队是政治的延续,中央军无法包打天下,不得不依靠杂牌军为其服务。中央军和杂牌军构成了国军的主体,相辅相成,彼此融合,不可或缺。

抗日军兴,外敌入侵,中华儿女无不为国死战,中央军独木难支,为杂牌军提供了生存土壤,中央军和杂牌军在抗战中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以死效国。中央军虽然装备较为精良、数量虽众,在正面战场败多胜少,力有不逮,往往10个师都未必能打败1个日军师团。而杂牌军的加入,有力的支援了中央军的对日作战。以川军为例,抗战时期,川军共出动350余万官兵,占全国出动抗战军队总人数的1/5。在抗战中,川军战死263911人,受伤356267人,失踪64万人,对扭转正面战场的不利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瑕不掩瑜,委座借抗战也大大扩充了实力,消灭了不少杂牌军,抗战后期的国军已有了120个军,人总员额500多万人,其中杂牌军的数量大大降低。到了1946年,委座对军队进行有针对性的扩编或缩编。全国军队由91个军、252个师整编至87个整编军(师)。在这些整编军(师)中,中央军有44个,占50.56%,川军有9个,占10.34%,西北军有6个,占6.9%,晋军有5个,占5.75%,粤军有4个,占4.6%,东北军有4个,占4.6%,马家军有4个,占4.6%,桂军有3个,占3.45%,滇军有3个,占3.45%,绥军有3个,占3.45%,陕军有1个,占1.15%,镇嵩军有1个,占1.15%。通过军事整编,中央军和杂牌军平分秋色,各领风骚。

果脯军系的大小山头太多,关系错综复杂,其中很多系统的军队都是打过死战的,甚至团战也打过不少。所以彼此之间的新仇旧恨,可以说是一言难尽。有意思的是,既是同一个军系,其内部也有很多“山头”和派系。其中独立性比较强,有统一领导的滇军、桂军暂且不说,而像西北军、川军之类,内部其实都是分为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往往也都是水火不容。

比如四川内部的军阀乱斗就连续了很多年,自1910年代到1930年代初,四川省内的大小混战多达470次之多,战乱之频繁可见一斑。而像委座的中央军,其实是在北上的过程中不断收编军队才得以迅速扩大的,所以有中央军嫡系和旁系之分。随着中央军雪球越滚越大,其嫡系部队中也分出陈诚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何应钦系、顾祝同系等不同的派系,各派之间也是内斗纷争不止。

在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初期,上述各军系之间的大小战争也很频繁。不过总体上说,委座通过各种手段对地方军系的掌控力度不断加大。其中独立性比较强的晋绥军早在中原大战后就被迫缩编,规模大为受限;西北军、东北军失去首脑后,一部分直接投蒋,其余部分被收编,其中宋哲元系、韩复榘系尚有相当实力,其余实际已成为中央军旁系。

四川这边,川军流派多、军队多,但经过川康整军后,番号得以统一,中央军势力入川后,实际对川军掌控力度更大。广东粤军方面,陈济棠倒台,余汉谋主粤后,粤军也重新整编,自我嫡系中央化了;桂军自“两广事变”后,势力拓展受限,只能自保;但是李宗仁和小诸葛大体上还是死守着一亩三分地。倒是龙云的滇军,在全面抗战前受到委座的控制比较弱,不过抗战快结束的时候,委座还是把龙云一勺烩了。

这一时期中央军和各地方军的武器装备基本都是自己筹措,其中中央军的嫡系精锐整编为调整师,换装了比较整齐的武器和较多的轻重机枪。而且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头戴德式钢盔,所以现在有人称其为“德械师”,当然象征意义更大点。

在其他地方军中,实际也有自己的精锐部队。桂军后来编成的第7军、滇军的第60军、川军刘湘的嫡系部队、宋哲元的29军系等,其实武器装备和战斗力都还不错,有的不次于中央军嫡系。

不过也有的杂牌军装备一般,比如川军非刘湘系的部队和西北马家军等等,其装备情况就较差些。当然,这些军系的主要武器也都是自己多年来的积累,当时即便是投靠了委座,也多是得到军费补助,尚难以拿到多少军械补给。

全面抗战爆发后,各地方军都积极抗日,尤其当时尚不在战区的川军、桂军、滇军、粤军等均派出精锐参战,国军进入了空前团结的时期。当然在全面抗战初期,各路军队的损失也都很大,最初参战的精锐基本都是损伤过半。战后的补充和扩军基本将各地方军系的库存武器消耗一空,而当杂牌军向委座请求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时候,却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对了。

最开始的时候,补充还较为畅通,但打着打着就发现有的杂牌军的编制说取消就取消,而中央军的编制却越来越大。在整补方面,无论是外援武器还是国内兵工厂生产的武器,中央军嫡系的整补力度都是越来越优先于杂牌军的。

尤其是对当时没有统一领导的杂牌军系而言,委座的策略是能编并就编并,甚至还出现了东北军有的部队用库存武器组建新军后,编制被直接拉走的情况。后来干脆东北军也名存实亡,有的直接被中央军化了。对于有统一领导的军系,办法也是有的。韩复榘被枪毙后,其第三路军就被分化瓦解;川军的刘湘病逝后,川军实际上也被分化瓦解,部队逐渐被吃掉。

这种情况自然令当时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滇系的龙云和晋西的阎锡山极为警惕。对于下面各路杂牌军的军长、师长们而言,也都感受到了委座的善意。当时的国军部队,它并不是现代型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湘淮军那样的私人军队。一旦没了军队,那么军长、师长们,甚至更高级别的指挥官,那就只能是坐冷板凳,喝西北风去了。

全面抗战初期,各部都拼得很猛,减员也很大。无论是桂军、川军、滇军、粤军,在当时会战中的伤亡我们都是有目共睹。但谁都知道抗战是非常长期化的,对于军阀属性很强的国军来说,到抗战中期时各种小九九就都出来了。对委座来说,杂牌军的存在如鲠在喉,所以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编并、消灭杂牌军,其主要手段有:

第一:将杂牌军部署在一线或者敌后,损失大者不予相应补充,或直接取消编制或令其自然消亡;

第二:通过干预人事,将中央系军官掺入杂牌军中,实现换血,将杂牌军直接中央军化;

第三:以整编军队为名,限制和编并杂牌军的编制,使得其规模逐渐变小,最终结合上述两种手段清除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投敌的国军部队(杂牌军居多)声称是以“曲线救国”的名义奉命投敌的。这个程度到底有多大不好说,但这些投敌后的伪军基本不跟国军作战却是事实。抗战胜利后,除被消灭的伪军外,其在册数尚有六七十万人之多(不含伪警备队、伪警察等),其中国军正规军投敌者有254300人,地方军投敌者126900人,被俘后投敌者110000人。之后这些伪军又被编并进国军系统,包括整编第74师这样的精锐部队中,也有数千名汪伪警卫军的士兵。

杂牌军投敌的情况暂且谈及与此,而其他的杂牌军自然也不是笨蛋。大家发现委座借抗日消灭杂牌军,纷纷开始消极避战,所以我们会看到日军往往以小部队就能将国军的整师、整军给击败。这不是说当时的军队真的就不堪一击到如此地步,很多时候是那些将领们担心战损过大直接被取消编制。但是军队作战最忌望风而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失败。即便有的指挥官主观上想保存实力,可打到最后往往也事与愿违。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即是如此,在日军已是颓势的大背景下,狂徒末路的日军依然能在上千公里战线上取得那么大的战果,这是很令人吃惊的。豫湘桂战役的惨败加速了委座整军的决心,自1945年初到1945年底,国军陆军军的番号裁撤了30多个,师的番号裁撤了100多个,也就是说大约三分之一的番号不复存在。当时理论上的番号裁减是“平均裁减”,中央军和杂牌军都缩编。实际操作中,中央军取消的番号都是些临时和地方部队,杂牌军却是缩减主力军。而在调整整编中,又通过干预人事使得部分杂牌军中央军化。另外通过新成立部队补充中央军。因此最后裁军裁下来,杂牌军的实力被极大弱化,即便是桂系最后也只保留了三个军。由此使得中央军在抗战胜利后,具有了绝对的优势。在紧随其后的整编师调整中,杂牌军又被压缩了一轮,实际使得中央军的体量优势更大。

在编制压缩裁减的同时,武器装备上的待遇则相差更大。抗战后期,国军大量接装美援武器,13个美械军中除了一个中央军化的53军外,其余连番号也都是中央军的。这些美械军军有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营,师有美式75毫米山炮营,团有战防炮连和迫击炮连,有火焰喷射器和火箭筒。甚至60炮都是装备到步兵连的,步兵班除了轻机枪外还有冲锋枪。除了这批美械军之外,青年军、交警总队、海空军、装甲、炮兵等特种部队,也全部是中央军。而给杂牌军的美械只不过是划拨了些冲锋枪、60炮,象征性给点装备而已,至于装备尚好的杂牌军,那也多是被委座直接抓包,被夹着走了。

日本投降后,国军接受130万日军的武器装备,并以这些日械为基础大量换装部队。大批中央军部队又换装日械,杂牌军中条件好的还能享受日械武装待遇,条件差的只能是用国械、杂械武器了。像傅作义系的35军,该军实际上除了配属一个美式汽车团外,别的武器装备跟中央军嫡系是没得比的。新1军这样的部队,光是冲锋枪就有4000支,35军直到被歼灭时也只有不到400支。像从美式105毫米炮到60炮之类的各类火炮,35军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有3-4门105美制榴弹炮可用,至于其他从师级到连级的火炮配置,那都是被全面碾压。不夸张地说,傅作义手里最精锐的35军,在武器装备方面恐怕连中央军中等装备水平的部队都达不到。

而打仗的时候,委座和中央军还是老样子,最危险的活儿留给杂牌军,补充更新装备的时候却没杂牌军的事儿。比如鲁南战役解放军获胜后总结了国军的两个弱点:

第一:中央系与杂牌的矛盾,冯(第三绥靖区司令冯治安)部极受歧视,要求装备改善不准,作战不给丝毫机动。51师全师部署,连一个营一个连的位置都是徐州绥靖公署指定,其114旅旅长李步青带一个团守备峄县,归马励武(整编第26师师长)指挥,不准51师过问。

第二:分兵把守,互不增援。如51师、26师各分布于峄枣、临枣、向城、兰陵等地,周毓英(整编第51师师长)要求集中,绥署不准,当26师被攻,51师不管。

到了1949年1月,国军还有108个军,其中委座的中央军有71个,占比上升至66%,杂牌军的数量继续下降,仍占总数的34%。从表面上看,委座一家独大,实质上,他还是个袁本初大盟主而已,没有能力根除杂牌军。有枪才有权,有权才有钱,委座裁撤杂牌军,断了很多人的财路,这帮人已经视委座为死敌,中央军和杂牌军同时并立,互有偏见,导致前者视后者为炮灰,后者出工不出力,两者分歧严重,矛盾重重,分化了军队的整体实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1947年的鲁西南战役中,整编第66师受困于羊山集,杂牌军刘汝明的整编第55师和整编第68师为求自保,刻意拖延,行动缓慢,坐视整编66师的覆亡;1948年徐蚌会战时小诸葛的神奇助攻,处处掣肘委座调兵遣将,以致贻误战机;渡江战役之后刘汝明兵团的四处流窜,拒不听指挥等等;真正的“一方有难,八方观战”是中央军和杂牌军矛盾的最佳写照,类似这种情况其实是很普遍的,由于长期的积怨甚深,中央军和杂牌军的矛盾几乎已经不可调和。到后来很多杂牌军干脆就起义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60军长春起义、3绥区汪贾起义等等。

最后杂牌军代表六子镇楼,不管你对不对,哪怕你是汉奸伪军,十恶不赦也无所谓,有枪你就能大声说话,没枪你是个屁。


编辑于 2022-01-15 15:20

曾经有历史学者进行过统计,自从袁世凯病逝了之后,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有三千余人之多。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混乱以及绝大多数百姓生活之艰难。

何谓军阀?

军阀之所以被称为军阀,他实际上首先就是一个将领,手中控制着一定数量的军队,然后拥兵自重或者说各自为政。

这些军阀之所以能够控制并且养活一定数量的军队,那就在于他们各自为政,随后疯狂刮地皮。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军阀想要拥兵自重,想要保住自己手中的地盘,就必须扩充自己的实力。

他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就必须得拥有足够的财力。

他们想要拥有足够的财力,就必须继续疯狂地刮地皮。

这也是当时有军阀提前征税并且已经征到了21世纪的原因所在,所以当时绝大多数百姓都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军阀之害,也在于此。

虽然大大小小的军阀多达三千多人,不过能够称为大军阀者,其实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也许不少人会将袁世凯视为一个大军阀,可实际上在我看来,老袁并不能算作是一个军阀。

老袁担任大总统期间,各省督军其实基本上都听命于北洋政府,并没有形成各自为政这一局面。

这也是老袁称帝之时,各省督军纷纷在“推戴书”上签字的原因。

老袁病逝了之后,手握重兵的督军们谁也不肯服从于谁,这才正式分化并形成了各系军阀。

所以,老袁不仅是北洋政府的掌控者,更是一国大总统,并非一个拥兵自重而占据一方的军阀。

老袁病逝之后,分化出了各系军阀,比如同出于北洋一系的皖系、直系以及奉系。

皖、直、奉三系可以称为中枢军阀,因为他们都曾是一个时期之内势力最大的大军阀,并且都曾掌控过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存在的时间是1912年至1928年,虽然只有短短16年,但却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12年至1916年,这个时期是袁世凯掌权时期,不过老袁并不能称为一个军阀。

第二个时期是1916年至1920年,这个时期掌控北洋政府的人是皖系军阀段祺瑞。

虽然老袁病逝了之后是黎元洪当了大总统,但是黎元洪手无一兵一卒,所以北洋政府控制在段祺瑞手中。

第三个时期是1920年至1924年,这个时期掌控北洋政府的人是直系曹锟和吴佩孚。

冯国璋病逝了之后,曹锟和吴佩孚彻底控制了直系,随后于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打败了段祺瑞。

曹、吴打败了段祺瑞,自然也就控制了北洋政府。

第四个时期是1924年至1928年,这个时期掌控北洋政府的人是冯玉祥和奉系张作霖。

冯玉祥原属于直系,后于1924年对吴佩孚倒戈一击之后便开始自成一系,素有“西北王”之称。

他在1924年之后曾经一度掌控北洋政府并控制了京畿地区,这也是冯玉祥一生当中的巅峰时刻。

张作霖后来联合了直系驱逐了冯玉祥之后,才正式控制了北洋政府。

1928年张作霖兵败而不得不选择返回奉天,而在途中遇难身亡,后来接手奉系的小张选择了易帜。

张作霖之死,也意味着北洋政府的终结。

而在中枢之外,则还有很多地方军阀。

直系除了掌控北洋政府的曹锟和吴佩孚之外,实际上还有盘踞于东南一带的孙传芳。

孙传芳势力最大的时候曾一度控扼浙、闽、苏、皖、赣五省,为五省联军总司令,1927年败于北伐军之手。

阎锡山于辛亥之时坐上了山西督军的位置,自此之后主政山西长达38年之久。

张宗昌原本投靠了直系冯国璋,冯国璋失势了之后转投曹锟不成,于是北上投靠了奉系张作霖。

张宗昌在奉系麾下迅速崛起并在1925年成为了控制山东的一方军阀,一直到1928年兵败下野。

而在张宗昌之后控制山东的军阀则是韩复榘,一直到1937年逃离山东,而后在1938年被枪决。

桂系曾以陆荣廷为首,陆荣廷式微之后又多了一个沈鸿英。

随后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三人联手组建“定桂讨贼联军”,用了两年时间打败了陆荣廷和沈鸿英。

自此之后,李、黄、白三人并称桂系三雄。

后来黄绍竑脱离了桂系,于是桂系又成了“李白”二人的天下。

“李白”自1925年掌控桂系开始,一直到了1949年方才结束。

“李白”之桂系也是1928年之后,势力最大的地方军阀,没有之一。

1928年之后,可与蒋志清争锋者,唯李宗仁一人而已。

粤系军阀代表人物当为陈炯明,1925年败北。

滇系军阀代表人物则是唐继尧和龙云,唐继尧于1913年至1927年控制云南,龙云则在1927年至1945控制云南。

湖南曾控制在张敬尧手中,后于1920年被谭延闿和赵恒锡等人驱逐。

赵恒锡又于同年驱逐了谭延闿,从而控制了湖南,一直到1926年被唐生智驱逐。

湖北先有王占元,后有萧耀南。

贵州先有刘显世,后有彭汉章。

四川自蔡锷将军病逝之后,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最后由刘湘一家独大。

余者不再一一赘言。

总之,军阀数量极多。

不过,北伐军兴之后,几乎所有的军阀则又归于国民政府旗下,至少1928年之前的乱象鲜矣。

虽仍有西北诸马、盛世才之流,但实际上他们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军阀而已,并不足以影响大局。

发布于 2023-06-20 00:31

敢不敢先给“军阀”下一个精确的定义?

发布于 2021-09-25 19:44

这个有多少个Ծ‸Ծ,可能不太好说。只能说出大概有那一些主要的军阀头子,以及军阀派系。民国的军阀,可以分为旧军阀和新军阀。分新旧军阀可以从北伐战争为界限来区分。

旧军阀:

旧军阀也是北洋军阀,北洋军阀的大哥大,袁世凯。直系军阀代表人物,冯国璋(老璋是一个特别逗的人,感觉很中二哈哈哈(ಡωಡ)!!)、曹锟、吴佩孚、冯玉祥(玉祥同学以后可是新军阀的风云人物哈)、孙传芳、王占元、李纯、陈光远、齐燮元等等。

下图是冯国璋同学。

皖系军阀的代表人物,段祺瑞(老段其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段芝贵、倪嗣冲、张怀芝、徐树铮(小铮是一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同学,/哭笑/)、卢永祥、张敬尧等等。

下图是老段。

多说一句,特别是段祺瑞,其实段祺瑞并不是历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坏,其实段祺瑞的三造共和,欺骗日本人然后为中国革命筹集资金,还有老段一辈子都是特别清廉的,老了连一个自己的房子都没有。

奉系军阀的代表们,张作霖(大帅可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啊!表白大帅!!)、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等等。

大帅!!!

新军阀:

新军阀的话,就是围绕老蒋,老阎,老冯,老李他们几个人的。

蒋介石第一军,原于属粤军,由原许崇智粤军和黄埔学生组成。不过之后老蒋也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了。(老蒋不多说,小气鬼加记仇啊!)

下图是老蒋和少帅张学良。

谭延闿第二军,属谭系湘军,由客居广东的谭延闿湘军编成;

朱培德第三军,属滇军,由客居广东的朱培德滇军编成;

李济深第四军,属粤军,由原邓铿粤军编成;(李济深和李宗仁他们关系算是挺好的,李济深感觉人不错的。)

下图是李济深,李济深感觉是一个温和和人,像是一个读书人,对人也是彬彬有礼。记得有一次,李济深他们抓了叶挺,都是以礼相待的

李福林第五军,属粤军,由原许崇智粤军编成;

程潜第六军,属程系湘军,由客居广东的程潜系湘军编成;

程潜可是一个厉害的将军啊!作战高手。下图为程潜。

李宗仁第七军,属桂军,由广西的新桂系军队编成;下图是李宗仁将军。

唐生智第八军,属湘军,由原唐生智湘军编成。

北方北伐军:北方北伐军包括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两大军事集团。冯玉祥国民军,又称西北军,由原北洋军阀直系中的冯玉祥部编成;阎锡山晋绥军,又称晋军或阎军,由辛亥革命中占据山西的阎锡山部队编成,长期依附北洋政府,在山西休养生息,发展壮大。

下图是老冯和老阎。



大帅的儿子少帅,张学良易帜,战争中失败的奉系也加入国民政府,成为新军阀的一个重要派系。小六子就是守着东北那边,东北三省,实力雄厚。

此外北伐途中收编的大量北洋军阀残余部队和云南、四川、贵州、青海等省份的地方军阀投靠国民政府,转型成为新军阀。

川军他们就主要是刘湘(哈哈哈喜欢咱们川军老大刘公甫,虽然四川一直是杂牌军没有统一,但是公甫可是带着我们川人打了日本鬼子,出川抗日啊!打出了骨气!!),还有刘文辉,杨森。下图是公甫。

还有云南的龙云,(哈哈喜欢龙云,这位同学很脾气好,对文人教育家特别好。),贵州的周西成,新疆的盛世才,青海、宁夏的西北马家。

下图是龙云同学,我个人感觉龙云的名字好好听啊(ಡωಡ)hiahiahia!!!

大概就是这些了吧!旧军阀和新军阀,嗯,应该差不多了。

编辑于 2019-12-22 17:38

从清朝灭亡到奉系军阀东北易帜的这十六年时间里,军阀混战不断,“北洋政府”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实权则属于控制北京政府的各军阀。北洋政府是民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很模糊,今天作者就以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北洋时期的军阀。
一、袁世凯时期
1912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中国开始进入民国新纪元,袁世凯以北洋新军虎视群雄,最终成为了民国的实际控制人。袁世凯的政府是以北洋新军这个军事集团为主导,因此实际上来说袁世凯也是军阀。
1916年袁世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彻底把持了北洋政府的实权,但他还不够满足,他还妄图称帝,结果仅仅在它称帝八十三天后,就被赶下了台,最后在众叛亲离中孤独地死去,袁世凯时期的北洋政府正式结束。
二、北洋系军阀
袁世凯死后,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控制数量庞大的北洋新军,原本就派系林立的北洋新军分成三个独立的军事集团,他们相继把持中央政府大权。
1、皖系军阀
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事集团,扶植黎元洪为大总统,但实际掌权的却是作为总理的段祺瑞。1920年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中被打败,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主要控制范围为安徽、两湖等地区。
2、直系军阀
直系军阀是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军事集团,因首脑冯国璋为直隶人,因此称其为“直系军阀”。1920年,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打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张作霖实际上没有出力),开始控制中央政府。其中孙传芳和吴佩孚是直系的后起之秀,在他们崛起时,控制中央政府的是奉系的张作霖。主要控制范围为直隶、山东、江西等地区。
3、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是以张作霖及其几个拜把子兄弟为代表的军事集团,因为张作霖是奉天人,因此称其为“奉系军阀”但从根源上讲,奉系并不是北洋系,它只是依附于北洋系。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军阀开始控制中央政府。直系军阀控制范围主要为东四省、山东和浙江等地区
三、南方军阀
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后来的直系、奉系和皖系,他们都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在广大的南方地区还有很多独立于北洋军阀外的军阀。
1、四川军阀
四川军阀是以杨森、刘湘、刘文辉、刘存厚等人为首的军事集团,四川军阀是中国最复杂的军阀,它就是民国军阀割据的一个缩影,派系林立混战不断,主要控制范围为四川全境、贵州、湖南部分地区。
2、滇系军阀
滇系军阀是以唐继尧和龙云为首的军事集团,主要控制范围为云南全境、四川、贵州、和广西部分地区
3、桂系军阀
桂系军阀是以陆荣廷、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为代表人物的军事集团,主要控制范围为广西全境、广东全境和部分福建地区
4、粤系军阀
粤系军阀是以陈炯明和陈济棠为首的军事集团,主要控制范围为广东全境和福建部分地区。
四、依附于北洋系的其他军阀
1、晋系军阀
晋系军阀是以阎锡山、傅作义为代表的军事集团,主要控制范围为山西全境和河北部分地区。阎锡山一人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是山西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2、西北系之冯玉祥
冯玉祥这是个有争议的军阀,他先后依附过直系和奉系,最后自成一系,主要控制范围为陕西、宁夏、河南等省份。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战败下野,其庞大的军事集团也土崩瓦解。
3、西北系之“五马”
西北“五马”是指盘踞在宁夏、甘肃一带的以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兵和马仲英等为代表的军事集团

发布于 2020-07-18 18:01

零一、奉系东北军:张作霖、张学良、张作相、王树常,

零二、冯杨系西北军:冯玉祥、杨虎城、鹿钟麟、孙蔚如;

零三、沪越吴系中央军:黄金荣、蒋中正、荣熙泰、张群、张謇、张澜、盛宣怀、陈诚、蔡元培、阎锡山、张人杰、何应钦、陈其美、朱培德、袁世凯、刘湘、段祺瑞、陈调元、徐树铮、徐永昌、颜惠庆、宋子文、顾维均、孔祥熙、陆征祥、陈果夫、马相伯、陈立夫、林森、张啸林、徐谦、杜月笙,

零四、桂粤系岭南军:孙中山、白崇禧、廖恩煦、李宗仁、胡汉民、李济深、伍廷芳、黄绍竑、马君武、黄旭初、岑春煊、叶琪、陆荣廷、廖磊、冯国璋、林虎、曹锟、夏威、吴佩孚、李品仙、刘祥、汪兆铭、何宽、周佛海、黄咏商、陈公博、杨衢云、顾孟余、黄兴、刘震寰、宋教仁、孙科;

零五、北洋皖系:袁世凯、段祺瑞、徐树铮,

零六、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编辑于 2023-10-16 09:36

只有一个,有个共同的名字,混蛋。

发布于 2020-08-04 00:14
民国时期军阀四大王哪家强?
4628 播放
发布于 2022-01-09 21:26· 1996 次播放

除了工农红军都是军阀

发布于 2020-07-17 23:35
大军阀云南王,抗战时期做了2件大事,死后被安葬于八宝山!
2990 播放 · 5 赞同

大军阀云南王,抗战时期做了2件大事,死后被安葬于八宝山!

发布于 2021-07-11 18:12· 1460 次播放

编辑于 2023-03-15 21:28

应该不下万人。

发布于 2020-08-08 23:19

大军阀,中军阀,小军阀,数不胜数!鱼龙混杂!

那个时代军衔根本不值钱,自封的将军遍地都是!都不用讲各个派系的首领和那些代表人物,就是底下的军长师长旅长那能量也不小!万八千军队管控一个城市就是一方土皇帝。

1928年北洋倒台后情况可能有所改观,但几年下来也是换汤不换药。各地方军依旧存在地方军的首领、军师旅长官,只要有地盘、有军队、有枪有炮,实际还是土皇帝!

编辑于 2024-02-07 22:36

大概和春秋战国的诸侯国总数差不多。

发布于 2022-11-03 21:30

皖系军阀

发布于 2020-12-14 15:59

头上有多少头发啊?

发布于 2021-06-21 14:28